“山西品牌中华”,政府还需要做什么
(2015-05-15 12:19:58)
标签:
股票 |
从“山西品牌”到“品牌山西”,两年之间,“山西品牌中华行”让山西的名优土特产、山西的企业走向全国。5月8日,省商务厅召开了“2015年山西品牌中华行和丝路行新闻发布会暨动员会”,这也意味着,“山西品牌中华行”将再次起航。
从2013年开始,两年时间内,“山西品牌中华行”已经在海内外17个城市对山西品牌进行推广。所到之地,招商引资、特产展览、媒体互动、非遗表演等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这不仅推广了山西品牌,也增益了经济效益。有品牌专家推算,“中华行”本身品牌价值约为40亿。
这次“中华行”的第一站“又”是天津,说“又”,是因为早在去年5月份,“中华行”就来过天津,并且于11月份正式落地天津,建立了山西名特优商品展销中心。此番“梅开二度”,有巩固战果、扩大影响之意。
与以往相比,此次“中华行”活动,亮点颇多,不仅引入电商企业,顺应“互联网+”下的企业经营“新常态”,而且,还嵌入了“一路一带”的大格局,走七站,跨四国,将山西品牌进一步国际化。“有人烟处有晋商”,走向世界,可谓是对传统晋商精神的一脉相承。
如果,将此次“中华行”活动置于当下山西经济面临的困局,或许别有一番深意。中央高压反腐下,山西官场出现“坍塌式腐败”,基于单一经济结构下的畸形政商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山西经济的“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山西GDP增速在纳入统计的24省中倒数第一。山西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山西政商各界都在问,“出路何在?”
当然不可将此次“中华行”看作是官方对恢复经济的应急动作。本就已规划好,无需多疑。但从客观效果上,活动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促进转型。而且,丰富多彩的展销活动,也对输出山西经济正面形象,很有意义。
延伸一步,山西如今的经济困局,畸形复杂的政商关系是其重要原因。而“中华行”活动,何尝不是一次政商联姻?此次活动,政府统一组织,提供平台,企业积极参与,输出自家产品,无非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在这其中,政府充当了一个组织与引导的角色。
帮扶企业走出去,政府做得不错,也是其职责。不过,在我看来,促进本省经济发展,打造并输出本土品牌,政府要做的,远远不只是开展一个“山西品牌中华行”这么简单。或者说,这只是枝节。
除此之外,真正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其实是优良的政策环境、清明的法治、开明的税收以及公平的执法。这些因素,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届中央政府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力推简政放权,上个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提到,要“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许可事项”。现在掣肘企业发展的,很多都是这种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对我省来说,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输出品牌,还要破除那些给培育、输出品牌扯后腿的行政审批,加减法同时做,山西品牌才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本质上,“中华行”活动是一场政府与市场的结合。这对山西品牌发展与经济转型,有积极意义。但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显然不只有这些。除此之外,政府还要破除一切阻遏企业发展的外在羁绊。比如,取消和下放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严格恪守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等。只有这些后续支持完备了,“中华行”活动才会更加如鱼得水。
山西晚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