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权力玩儿坏的篮球
(2014-08-28 09:31:24)
标签:
体育 |
一场篮球友谊赛,因一次动作过大的常见犯规,终演化成一场群魔乱舞的拳头盛宴。公职人员粗鲁不文,再添新例。而如果双方能保持克制,听从裁判指挥,此般官场笑料,本可避免。
篮球运动中,对抗双方因动作过大引起摩擦与冲突并不鲜见;官场之上,公职人员因工作琐细、人事安排大打出手也并非奇谭。只不过,一场“友谊赛”也能引发官场群殴,却也着实刷新着公众视线:在“搞死他”的粗鄙喊骂中,在三分钟的互殴扭打中,我们读懂,哪怕一只小小的篮球,都能在戾气郁积的官员群体中,被恶狠狠地玩儿坏。
坦白讲,虽然德性早已纳入公务员的选拔与考核范畴,但从公众心理来讲,似乎也没有人对公务员的道德水准、法治观念报太多幻想——公职人员屡屡为恶,着实早已打碎公众对公务员道德、法治观念的高标要求。公众也早已接受了公务员呈献给社会良莠不齐的道德面相。这从该条新闻下的跟帖可窥一斑。“本身都不是什么好人”、“横行霸道惯了”……这或是真切的民声表达。
这当然是恨铁不成钢。接受并不代表不期待改变。纳税人从来都不希望自己供养着的是一群粗鄙之徒。能够感受,能够气愤,说明公众还没有对他们彻底失望。而媒体之所以将这般官场戾气曝光,其实也是基于这层逻辑:不是想展示公职人员的脾性有多坏,而是抱有“有则改之”的行政伦理期待。
将一场篮球运动玩儿坏,或是一时情绪上的失控。求胜心切的高强度运动中,谁也不敢保证能控制得住脾气。有个摩擦也正常。但凡事需有度,尤其是对社会有行为示范作用的公务员角色,更应秉持克制精神,宽容比胜利更重要,赢了比赛,输了气度,同样得不到公众掌声与鲜花。
篮球场上的互殴更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鉴出了公职人员的坏脾气,更能揣测到其背后蹩脚的为政素养。作为社会管理人员,一项重要的素质就是遇事不急躁,冷静处之。越是突发状况,越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时候。很难期待,篮球场上一点就炸的公务员诸君,能在日常事务的打理中,平心静气,有条不紊。
说到底,能将一场友谊赛玩儿成拳脚相向,多多少少“归功于”权力这剂春药。权力容易让人变得不宽容,容易让人滋生戾气。试想,两个权力群体,平时都是权力受益者,一旦处于不利,就会习惯性地用权力保护自己。篮球场上,电光火石之间,权力转化为拳头,符合权力的运行逻辑。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