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墓破坏与现代性危机

(2013-06-17 08:32:24)

                

 

继金陵台强拆之后,在六号线二期萝岗车辆段施工地,也正是萝岗来峰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最新露面的5座古墓,于前日晚至昨日清晨,一夜之间被施工方中铁二局用钩机摧毁。据了解,已露面的先秦陶罐等文物被挖走,5座先秦与战国时期的古墓原址均被破坏。该考古现场昨日已停止发掘,施工也停止。(据《新快报》6月16号)

 

眼下,考古队还在跟施工方死磕:施工方到底有没有经过考古队的同意,就进入考古现场作业?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其实,这样的争辩已如“两小儿辩日”,完全没有意义。一是文物损坏的事实已经发生,无法恢复;二是施工方能不能进入考古现场,也不是考古队能说了算的。考古文物属公共财产,《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其工程设计与施工要经过文物行政部门与城建部门批准,而考古队并无此权力。换言之,考古队辩难施工方,合情合理但不合法。针对此事,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当传统文化遭遇城市建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正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纠葛。而这种纠葛,正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梁、林故居拆迁,兴教寺拆迁,金陵台拆迁,还有各地频繁上演的文物破坏乱象,而这种种冲突的背后,归结起来,就是现代性的冲突。现代性的问题,归根结蒂,又是人的问题。物质化社会,欲望统治一切,人们妄想生活更舒适、更便捷,一味追逐所谓光鲜亮丽的都市文明,却在这一过程中一步步迷失,将误识作常识:都市文明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享乐,更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而这里面,必定少不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赓续。

 

文化批评家王炎在观光意大利时感慨道:“意大利的城市景观,往往由时间和历史层叠交错、沉积而成,凝尘败叶的表层下,有着精致与浑厚,并不是铺张跋扈的炫富所能比的。”而反观我国的城市景观,放眼望去,满眼都是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造城现场。处处标榜现代化的都市,没有一丝泥土味儿,没有一分历史感,早已成为“刻意栽培的盆景”。即便在造城过程中挖出个什么文物,很多情况下,也被城建潮汐裹挟掉,沦为废墟。

 

    我们必须要明确,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而人的城市化,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充裕,更在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如何改变?尊重传统文化,涵养人文知识,增进个体的文明厚度,书写一个人的文明生活史。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130616/n378921121.shtml


刊《华商晨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