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过热的事情一般没有好下场
(2021-03-28 07:57:19)
标签:
股票 |
分类: 证券投资 |
投资中任何过热的东西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不要以为只有那些热衷投机的人会受伤,事实上是所有在场内的人都会受伤。
去年基金过度投机,导致所谓的核心资产尤其是白酒、消费和医疗被炒的太热,现在一地鸡毛,事实是每个在场的投资人都会受伤。
这次过热的情形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让我继续深刻懂得做自己擅长的能做的事,不羡慕、不嫉妒、不参与那些能力圈之外的投资活动。
我要做的是始终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寻找低估品种,然后卖出高估买入低估,也就是水往低处流的过程。
最近仍然在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再次从1957年开始读,读到了六十年代末,可以看到巴菲特开始不愿意为了提高收益率去买卖有价证券了,也就是不愿意炒股了,想更多时间放在控股公司上,这就是伯克希尔要真正经营的开始。
巴菲特已经很有钱了,不愿意再为了钱去工作,更想和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做自己的控股公司,虽然收益率低了一些,但是可以不用冒险,这是一个投资人从小资金做到大资金后的正常转变,徐翔老师就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才栽跟头的,巴菲特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愿意为了更高的收益率去工作,更多的放在和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哪怕收益率低一些。
巴菲特的收益率之所以能够比道指高十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就是集中持股,巴菲特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些好的投资机会,然后把所有的钱都押注在这些机会上,基金为了更少的波动,会更加均衡配置,这就导致虽然波动减少了,但代价是收益率也相对降低了。
1966年美国股市表现很好,很多基金赚到翻倍,这很像去年的A股,于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中有一些就不太满意,因此开始提出资金,看来即使是巴菲特也面临过投资人撤资的情况,但是巴菲特的原话是:如释重负。
那时候的巴菲特已经预见到市场行情的过渡过热,不太妙,因此也开始考虑从股市中出来,做控股公司,也就是专心经营伯克希尔公司。
这种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会做的事的投资态度,才是我真正应该模仿和学习的,不管外界怎么变化,不管别人收益率如何高,都只坚持做自己擅长的,自己做得来的,自己喜欢的,这也是长寿之道
前一篇:为什么电力类股票无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