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里鹿的诉说
标签:
鹿画生态杂谈 |
走进中国美术馆“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回溯过去一个世纪台湾美术进入现代时期的历史。这个展览包括渡海三家的张大千、黄君壁与溥心畬等140位参展艺术家,总计展出166件经典名作,是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在观展的大部分时间,我伫立在倪再沁《失乐园》(一)水墨画作品前。倾听着失乐园里鹿的诉说。
倪再沁教授1955年出生于台北县,1981年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97年成为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博士候选人,1997年至 1999年任台湾省立美术馆馆长。倪再沁早期创作大多以水墨为主, 批判讽刺的性格瞬间点燃受人瞩目。在当时就已经展现出他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失乐园》系列中,暗喻台湾的古迹、物种、土地,都受到人类的经济发展需求而逐渐变色,渐渐破坏……
《失乐园》(一)水墨画作品,创作于1993年,画面内容使用了拼贴、变形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画面里被挤压在右上角的梅花鹿,仿佛在倾诉说:这劈山让出的盘山公路、汽车,占山而立的众多建筑,还有疯狂的捕猎,勤劳的施工者,让今天的鹿失去了乐园,这看似今天人类开创了自己的乐园,实际上是人类让鹿与人类共同失去了乐园。鹿及其它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构成自然界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然生态平衡举足轻重,失去它预示着人类灾难的来临。鹿类动物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过去曾为,将来也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远古人类拿鹿肉充饥、鹿皮取暖,古代人以鹿茸、麝香入药,现代人视鹿肉为原料的饮食为佳肴,视鹿茸、麝香、鹿胎为珍贵商品。用今天的话说,这是鹿的商业价值。
鹿的生态价值更为重要,但无法象商业价值那样直接用“钱”描述。这真把稀少的野生鹿群急坏了,就在1969年台湾的野生梅花鹿群灭绝了。鹿与其他野生动物形成的自然食物链,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物种健康、基因遗传变异性及交换率,起着现代技术无法替代、也无力投资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医学、中医药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病理学,甚至社会学、人类学、仿生学研究,都离不开鹿等野生动物,把它做为研究对象。鹿全体、内脏、分泌物、鹿骨入药,由驯鹿迁徙进而对驯鹿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展的省动力(行走)机器人研发,麋鹿的消灭对环境的指示物作用,都显现出鹿的科学价值。
鹿类动物作为旅游观赏对象也发挥特有的作用和价值。传统的狩猎除外更有观赏、摄影、绘画、野外考察等,这有益于人的锻练体魄和身心健康。
人类的文化发展中,鹿的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汉字的创始,到地名、物名、人名、诗歌、舞蹈、民俗、绘画、雕塑、商标、用品均能找到鹿的体(题)裁和形象。鹿,也成了许多灵感、寓意和创作的源泉。了解鹿越多、越深,观赏能力就越强,所享受的美就越多,美学价值就越大。
是的,鹿类对苗木的啃食会给人工园林造成危害;但在森林里,则有修枝剪叶促进森林更新茂盛的作用。
观众必将从倪再沁《失乐园》(一)水墨作品中,得到保护生态乐园的警示和力量。质朴拙然氛围拉回纯真时间,塬来生命有一种绝对,最初也是最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