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孝陵的“银牌鹿”之迷

(2012-07-14 20:39:42)
标签:

明孝陵

鹿

生态

护陵

银牌鹿

杂谈

南京明孝陵的原城墙,将现在整个中山陵风景区都包括了进去,其范围大概与现在环陵路所包括的区域差不多。估计孝陵城墙的位置应该比较接近现在的环陵路所在地。而且仅仅环绕孝陵的城墙就有225公里长。这个长度相当于京师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二,可见规模之宏大。那时候,明孝陵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称为长生鹿,禁止捕猎。明太祖为了让长生鹿得以繁衍生息,特在孝陵卫下设牧马千户所。明代律令规定,盗窃长生鹿者死,因此无人敢犯禁。去孝陵谒陵的人都能看到在林间自由奔逐的“银牌鹿”。成了明孝陵的独特风景。

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当时的中山陵园管理处(今天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前身)决定尽量恢复明孝陵在明代的旧制,曾分几批购买了几十头梅花鹿,放养在明孝陵的宝城内。可惜,这些梅花鹿在宝城也没有生存多久,静寂的林中,再也听不到呦呦鹿鸣,只有风吹过时的阵阵松涛。

这就引出了明孝陵“银牌鹿”之迷。为什么明孝陵放养千头鹿?为什么鹿颈是挂银牌而不是金、铜牌?

这迷其实用自然生态知识就能解开。信吗?听我道来。

明孝陵在江南,江南的风水特点雨水充沛,树木繁盛。为防止水患,明孝陵建造者设计了以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河流为主干,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而陵内植松十万株,有充沛雨水,易茂发过盛,谁来剪枝?更主要的是树林茂密,气候湿润,蛇类很多,蛇的自然本性也适合生活在地下的洞穴或墓葬中,而且来去无踪,能随时随地钻进墓穴,对死者尸体和墓室陪葬物造成损失,更可怕的是打扰或威胁死者的亡魂。所以蛇历来被看做是潜伏在地下的邪恶,是最容易对人的尸体或亡魂构成危害的动物。鹿能克蛇:鹿能够吃蛇,鹿蹄可以踏蛇,又有着锐利的角可以驱蛇,而且,鹿要吃食树木嫩枝裹腹,会奔跑中冲折多余枝叉,从而给陵内的茂林起到“剪枝”又施肥(粪便)的作用。显然明孝陵的建造者正是了解掌握鹿的自然属性,便在明孝陵放养鹿。

为什么当年“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 ?这同上世纪放养几十头梅花鹿在明孝陵没有生存多久,是可互为佐证的问题。鹿克蛇在今天我们并不熟知,但蛇吞鹿有见新闻报道。明孝陵树林茂密,气候湿润,蛇类很多,几十头鹿在放生环境下,蛇易于从这不成阵容的鹿群的鹿蹄边逃过,几十头鹿吃了点小蛇,但更易于被大蛇和众多的蛇侵食。而且几十头鹿繁殖数也很低,自然没有生存多久。

“养鹿千头” 则不同了,首先鹿繁殖数一年数百头没问题,老弱病残而死而被蛇食,并不能使鹿的总量减少。陈文述《秣陵集》云:孝陵之建,有松十万株,长生鹿千……”《琐语》亦云:明朝南京孝陵内蓄鹿数千,项悬银牌。人有盗宰者抵死。崇祯末年,余解粮往游陵上,数见银牌鹿往来林中……”方圆四十五华里,还“数见银牌鹿往来林中” ,说明陵内鹿数量仍然很多。而且,千头鹿就是分成十个群,每一群鹿走过鹿蹄踏过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上,这面积内出现的蛇,最少要被踏上五蹄次,不死也残,使所养的鹿能强势克杀蛇的生存和繁殖。

鹿颈上为什么挂“银牌”?挂有警示语的“盗宰者抵死” 银牌,防止被捕杀是有明示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银的保健作用。白银有杀菌作用,鹿颈挂银牌触水时,可净化消毒鹿的食用水,鹿颈挂着银牌而死伤,银化合物还能使鹿的伤体得冶疗,使尸体不易发酵变酸。银的这些作用是金、铜都不具备。

明朝的皇陵只有明孝陵在江南,明孝陵建造者把陵区建造达到方圆四十五华里,内还种植松树十万株,养鹿千头。实际是运用自然的力量,以营造成护陵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明孝陵“银牌鹿”的迷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