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送麟儿
(2012-05-21 21:06:35)
标签:
孙俪梨园戏麟儿教育麒麟吉语杂谈 |
孙俪在受访谈到孩子时提到:朋友们寄来的贺卡上很多都写着“祝麟儿……”,将来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这句话引发网友在网上发帖吐槽,批其“没文化太可怕”。 这名人效应着实让更多人受益的是:知道了中国古代民俗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为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仁德、富贵、祥瑞,今也有习用。
传说,北朝齐昭帝(高演)曾亲手题了一块“天送麟儿,华美如玉”的匾额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到当时天下首富江南荣家,作为容瑾瑜的满月礼。
南朝《陈书·除陵传》曰:“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侯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
唐朝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明朝汪廷讷《狮吼记·训姬》:“那陈季常呵,风流潇洒,愿他早诞麟儿。”
传说,清朝状元潘世恩,在出生前夜,祖父潘冕梦见一只玉麒麟自空而降,落于潘家庭院,随即化为麟儿,仿似他一生腾达的先兆。潘世恩尚未及第,他与堂兄潘世璜的声名即盖过诸生。他的父亲潘奕基请人写幅对联“老苏文学能传子,小宋才名不让兄”以示鼓励。潘世恩参加童试时,吴县知县李昶亭见其“器宇端凝”,将他“拔置前席”,出对云:“范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即刻对出:“韩昌黎为百世之师”。李县令又出横批“青云直上”,潘世恩又对“朱绂方来”。李昶亭听后连连说:“此童子将来必定富贵!”是年补诸生,就读于紫阳书院。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状元及第,授修撰。从此官运亨通,“少年得进崇阶,又系鼎甲,宜爱惜声名,切勿恣志,前程远大”(嘉庆帝为潘世恩奏折所作批语)。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书事宜,嘉庆十二年(1807)充续办四库全书总裁、文颖馆总裁。次年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国民时期风行上海的上海美华十字绣挑繍图发行近百册种,第三十七册第三页就是“天赐麟儿枕套式”十字绣图样。
佛教寺院联句也用到“麟儿”。上联:天上赐麟儿此是世尊亲抱送,下联:山中闻梵呗原从灵鹫早飞来。
代人取名的学究,也有“麟儿”吉语:舞鹤衔芝麟吐玉来,天送麟儿祥云绚彩,怀投玉燕呈梦应祥。可喜可贺!
梨园戏与泉州民间信仰有“皇都市送麟儿”。梨园戏《皇都市》其剧情概况为:仙童、仙婢奉玉帝敕旨,送仙女娘娘出仙宫,到皇都市送麟儿,一路上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小军引领头戴乌纱、簪金花,身着大红官袍的董永来到皇都市,仰望天宫,寻找七仙女。彩云开处,七仙女怀抱麟儿,与董永重逢,诉说夫妻久别相思之情。七仙女将麟儿送与董永抚养,两人依依难舍,以表夫妻恩爱之情。寄托美好愿望,充满喜剧色彩。每演至此,男家要亲上戏台,奉上一封礼银,由扮演七仙女的演员接礼,接着,由戏班丑角将象征性的“孩儿”送进洞房,寓意“早生贵子”和祈求得到神灵庇佑等民俗内涵。
如今,在泉州古代家俱遗物还能见到这一戏剧民间信仰的留传。
天送麟儿,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麟儿,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要优于口头语言。就我而言,我不会选用“麟儿”这词,因为,我更相信教育对成才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