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鹿目田黄“亦吾庐”

(2012-05-17 08:45:36)
标签:

鹿目

寿山石

陶渊明

留园

杂谈

多少年了,我都随带有一枚家乡的寿山石鹿目田黄章“亦吾庐”。它有着乡土的温润,它是我思乡的情结;它象鹿目那般纯朴、晶莹、温存,又象我随带的老家。每回观赏、把玩,总爱吟咏陶渊明的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记得家乡篆刻大家陈子奋作著《寿山石小志》一书,在鹿目格条下写道:鹿目格产生杜陵坑附近之土内,为块状独石,黄而浓者,鲜艳如枇杷,暗则作红酱如年糕。通灵细润者,近似田黄,但无萝卜纹,且黄中泛红,名鹿目黄,红如红酱,黄如枇杷,红黄相兼,祥光凝灿。又号鹿目田,其价亦不减于田黄”。听家乡寿山石行家说,鹿目格(鹿目田黄)石产于福州寿山都成坑西面山坳砂土中,与尼姑楼坑洞相去不远,以产地命名。多为零散块状独石,靠挖掘而得。石质细润,佳者色黄质纯,名为鹿目黄,近似田黄石,但肌理不具有萝卜纹,俗称鹿目田。 这么看来,我这枚鹿目田黄章(“亦吾庐”),是寿山石鹿目田中的优良品种,石质温润、色彩瑰丽,显得十分高贵。鹿目田,“多为零散块状独石” ,应该也是型似鹿目(鹿的大眼睛)而得名。

我这一枚鹿目田黄章印文是朱文“亦吾庐”,边款有:白阳山人,应该是明代书画家陈淳(号“白阳山人”)自刻章。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书画受业于文徵明。擅写意花卉,与徐谓并称青藤白阳,山水学米友仁。书工行草,是晚明狂草大家。“白阳山人”好自刻章,鉴藏印有:鄂鉴藏。

“亦吾庐”,着实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闲居隐士所喜好。

宋朝诗人陆游有两首诗用到“亦吾庐”。暮春,山阴又见暮春初,禁火园林社雨余。世事不妨随日改,年光未遽与人疏。豉香下箸尝蓴菜,盐白开奁得(上制下鱼)鱼。草草一杯终可喜,数间茅屋亦吾庐。《幽怀》,苫茅架竹亦吾庐,病起幽怀得小摅。爱酒已捐身外事,闭门犹读死前书。邻家人喜添新犊,小市奴归得早蔬。但使身安岁中熟,敢辞老境落樵渔!陆游诗中的“亦吾庐”,虽然简陋,但清幽致远。

南宋诗人、书法名家王之望,龙华山寺寓居十首中有:“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

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龙场谪居期满,升任庐陵知县,那年的除夕是在舟中度过的,他写了两首《舟中除夕》,其二云:“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

明朝近300年间,留下著述(400余种)最多的人、状元杨慎(杨升庵) ,客居云南好友毛玉之子家中别墅,诗有:高峣亦吾庐,安宁亦吾宅。屏居三十年,宛如故乡陌。

虚云老和尚赠性净同参有诗“天地亦吾庐。心容若太虚。有山能载物。无水不安居。忙着修栏药。闲来不读书。未知方寸里。可得契真如。”

清朝状元潘世恩撰《亦吾庐随笔》,进士欧阳云有《亦吾庐诗草》。画家沈起鲸有《亦吾庐吟草》。中国画画家陶冷月曾用书斋名:小亦吾庐。历史上一些名人豪宅也用名“亦吾庐”。常州盛康(号旭人)在苏州所购得“刘园”建留园建筑有“亦吾庐”。光绪三十年九月魏光焘调补闽浙总督,“亦吾庐邵阳城内考棚街。赣州城南市街形成于宋代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南市街6号的亦吾庐商氏民居,高门宏石,气宇轩昂,庭院深幽,门、窗楣等处尽是雕刻得十分讲究的装饰物,并且工匠艺术精湛,显示着严谨的石刻艺术,令人赞叹不已。怎能令人不“吾亦爱吾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寻麝采生香
后一篇:天送麟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