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165】“耎”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义汉字本意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耎”部:
耎、偄、媆、愞、腝、(皮耎)、(扌耎)、(尢耎)、餪、
(衤耎)、瑌、輭、
渜、煗、堧、(田耎)、碝、陾、(日耎)、
稬、(艹/耎)、(木耎)、蝡、
(耎瓦)、(耎刂):
一、字源字形:

二、含
胡须柔软,表示:软弱,弱。柔。柔弱。非强;非极。音“run”
胡须柔软,用于人表示:胆小,软弱,弱。古同“懦”。音“nuò”。
以下为“耎”的孳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偄(run):1.懦弱。2.敬。
媆:1.(run)。柔美貌。(注:即柔美的女性。)2.(nèn)。古同“嫩”。
愞(nuò):古同“懦”。
腝(run):嫩弱。
(皮耎)(rn):与同。(注:即柔皮。)
(扌耎):1.(软平声)。与撋同。烦撋也。2.(音蕤)。揾也。3.(音爇)。撋也。与擩同。
(尢耎):同懦。
餪(nun):1.古代的一种礼仪,女儿嫁后三日娘家送食物给女儿。2.(音偄)。婚三日而晏谓之餪。
(衤耎):1.(ruán)。促衣缝也。又《玉篇》褐也。2.(ruán)。《说文》衣縬也。3.(nun)。《类篇》短襦也。
瑌(run):古同“碝”。石次玉者。
輭(run):同“软”。《玉篇》柔也。《后汉.明帝纪》安车輭轮。《注》以蒲裹轮,令柔輭也。又人柔弱亦谓之輭。《史记.货殖传》妻子輭弱。俗作软。或作轜。
渜:〔古文〕湪。1.(nun)。热水。2.(nuán)。〔渜水〕今中国河北省滦河的古称。
煗(nun):古同“暖”。
堧、(田耎)(ruán):1.本义:余地,隙地。2.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3.古代宫殿的外墙。
碝(run):像玉的美石。与瑌同。
陾(réng):〔陾陾〕众多的样子(一说筑墙声)。
(日耎)(nun):煗亦作暖。温也。
稬(nuò):同“糯”。稻之黏者,可为酒。
(艹/耎)(run):木耳也。
(木耎):1.(音而)。或作檽,一作,与栭、栮同。木耳別名。2.(run)。《玉篇》红蓝。一曰枣,似柿也。
蝡(rú):1.同“蠕”。《说文》动也。2.蝡蛇。《山海经》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耎瓦)(xié):1.《说文》蹈瓦声。《玉篇》〔〕,蹋瓦聲。《集韵》一曰瓦薄也。2.又《正字通》凡损破声,通谓之历。《集韵》《类篇》或作。
(耎刂)(run):《玉篇》刺也。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