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16】“甬”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甬”部:
甬、俑、(女甬)、誦(诵)、捅、踊、痛、
涌、慂、埇、硧、
筩、桶、鯒(鲬)、蛹、
(甬戈)、(甬攴)、(甬瓦)、恿、
勇、愑、(口勇)、踴、(走勇)、湧、
通、嗵、熥、蓪、樋:
一、字源字形:
二、含
甬(yng):本义:甬道,即两边像“用”一样围起来的安全通道。
古代两旁有墙垣遮蔽的通道。如:甬路(楼房之间有篷顶的通道;院落中的砖石路)。
以下为“甬”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俑(yng):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注:即防卫保护用的。)
(女甬)(tng):女名。
誦(诵)(sòng):背诵、朗读。
捅(tng):用棍、棒、刀或枪等戳刺像“甬” 似的保护壳。
踊(yng):往上跳。
痛(tòng):即病得很严重,身子痛的像“甬”似的卷曲着。
涌(yng):水往上冒也。(注:即水在周围像“甬”似的中间冒出来。周围像火山圈似的形状。)
慂(yng):见“恿”。慫慂,劝也。《扬子.方言》南楚之间,凡己不欲喜怒而旁人说者,谓之慫慂。《通雅》慫慂,一作從容。
埇(yng):1. 地名用字。2. 在路上加土。
硧:1.(yng)。磨刀石。2.(tóng)。古同“硐”,磨。
筩(tng):同“筒”。竹筒也。
桶(tng):古斗斛一类量器。像“甬”似的,用木片围起来的量器,上部有柄,且有提梁。或是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圆柱形容器,有提梁。
鯒(鲬)(yng):鱼的一类,身体长形,无鳔,肉可食。
蛹(yng):头出茧了。(注:即头伸到像“甬”似的保护壳外了。)
(甬戈):与勇同。
(甬攴):1.(tng)。《博雅》击也。2.(sng)。引也。或作捅。
(甬瓦)(音同):《广韵》瓦。《集韵》瓪,小牡瓦也。《类篇》或作。
恿(yng):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气也,健。孟子曰。志气之帅也。
勇(yng):带着武器,守护在“甬”上,或金库(国库)旁的壮士。
勇为甬和力组成次级母字(部首),甬与力均表意。
愑(yng):1.满溢,涌出。2.愤怒。3.欢喜。《集韵》同悀。
(口勇)(màn):欺也。(注:即冒出来欺负人。)
踴(yng):踊或从勇。
(走勇)(yng):行也。
湧(yng):水由下向上用力冒出来。
通(tng):能环绕一圈的甬道,即从原点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表示: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通为甬和辵组成次级母字(部首),甬与辵均表意。
嗵(tng):象声词:他嗵嗵地往前走。
熥(tng):把凉了的熟食物再蒸热或烤热。
蓪(tng):蓪草,同“通草”,一种小乔木,茎髓白色,入药。亦称“通脱木”。
樋(tng):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一说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二字的合写。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