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上班途中突然想到,孩子们其实完全可以平复着心灵成长的,而这样一份平复的心灵,会沉淀为他的气质,影响到他长大以后能否平复、客观地看待和处理事情。
源起昨日下班前,孩子照例是要问几点回家的,不过今日却问了一问题:爸爸,蚕蛹破茧而出,变成蚕蛾了,怎么处理?!——
今年我们养了很多蚕,光采集这些桑叶就耗费多少精力!想到这些蚕蛾现在蜂拥着要在家里满天飞,我就头大啦!
努力平复着心情问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
不知道啊!
——
你和姥姥商量一下行吗?
——
姥姥说留下几只蚕蛾产卵,其他都扔了,我不同意!
——
蚕蛾总是要死的。这样吧,你用塑料袋把蚕蛾盒子装好,爸爸明天给你放树林里去,好吗?
——
这主意不错。放桑树林去啊!
那一刻,我的心颤动了几下!
孩子的心灵和成人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个事情,成人考虑的是方便,孩子想的却是生灵。在孩子的心目中,蚕蛾也是一条生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他们既不愿这些伙伴死亡,即便面对死亡,也希望自己的伙伴回到自己的桑树林里。毋宁说,那一刻,孩子是想象蚕蛾回家了,幸福地在桑树林里飞翔,而不是死亡!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们些充满人性的情怀呢?哪怕明知是同样的结局,也需要孩子们自己逐步去认识生命的残酷,而不是任由大人来当家做主!我们在毁灭一只蚕蛾的同时,其实就在毁灭着孩子的心灵;而学着“拯救”一只蚕蛾,就是为孩子保留一份世界的童真!
从我做起,让孩子平复着心灵成长。
谢谢万宇,让爸爸再次成长!
http://s2/mw690/002i9XAPzy6SnN5FbQRa1&690
http://s10/mw690/002i9XAPzy6SnNxv1m919&690
http://s6/mw690/002i9XAPzy6SnN5uYCN5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