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编辑推荐育儿博客!
今天,一位网友向笔者讲述了一名3岁女童的悲苦寻医求路,这个故事不仅让人心痛和感动,或许也能为正在育儿或准备育儿的朋友们一些提醒:婴幼儿说话前不舒服时只会用哭闹来“报警”,父母应重视孩子的这种特殊“求助信号”,做好医疗保健,及时掌握孩子的健康状况,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病情并得到及时治疗,以防因父母的大衣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在四川重庆垫江县,有一位3岁多的女童叫恩熙,家里生活比较贫困。在恩熙出生后两个多月时,家人给她洗澡时发现她的腋下有一个小拇指大的肿块,起初以为是蚊虫叮咬留下的痕迹并未留意。谁知后来竟越长越大,这才引起了父母的重视,一家从此便开始了艰难的三年求医之路。他们先后到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果,后又跑遍了重庆、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医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不但没有将小恩熙的病治好,反而眼看着瘤子越长越大。到今年年中,腋下的血管瘤已经长到比孩子的头还大。可怜的小恩熙天天挎着这么个大瘤子,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蹦跳,也没有正常孩子的欢笑,连走路都会大喘粗气,父母帮她穿衣服也很吃力,到了晚上,因腋下的血管瘤影响孩子睡眠,父母每十多分钟就得帮她翻一次身。
一家三口在花光不多的积蓄后,为了给小恩熙治病,便开始流浪于城市之间,靠父亲摆水果摊,母亲捡破烂度日。然而,挣得那点辛苦钱不但无法承担小恩熙的常规治疗费用,而且小恩熙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瘤子在一天天在长大。夫妻俩通过医生了解到,小恩熙这个血管瘤如果再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因心脏负荷越来越重导致心脏衰竭,而且这个瘤子随时有破裂血崩的危险,一旦破裂将危及孩子的生命。无奈之下,小恩熙的父母便带着孩子沿街乞讨,希望能够得到热心人士的帮助。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有爱心人士联合公益组织为小恩施捐钱并联系医院,最后将小恩熙送到了深圳武警医院进行诊治。
由于这种疯长的血管瘤比较罕见,深圳武警医院便邀请北京武警三院的专家徐遵迪主任一起为孩子进行会诊,因受限于深圳对于血管瘤疾病的检查仪器缺乏,便把小恩熙转到了北京武警三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在徐主任的帮助下,院方不但减免了小恩熙治疗的全部医疗费用,并发动医务人员为小恩熙进行了爱心捐赠。北京武警三院专家组为她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评估,制定了用微波聚焦结合药物灌注的治疗方案,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恩熙的血管瘤生长不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有的瘤体组织也在明显的缩小。徐主任信心满满的告诉小恩熙的父母,按照目前的康复情况看,再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小恩熙就有望完全康复。
这个故事提醒年轻父母,婴幼儿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之前,如果遇有身体不适只会哭闹,父母切不可只摸摸额头发不发热就断定孩子生没生病,应当按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保健查体,及时发现孩子可能患上的常见病或特殊疾病,以免因误诊或拖延治疗影响孩子的健康。为此建议:
第一,要了解新生儿常见疾患特征,做好新生儿疾病预防工作。据资料显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有八种,分别为湿疹、惊厥(抽风)、呼吸暂停、肺炎、病理性黄疸、溶血病、化脓性脑膜炎、结膜炎等。每种疾病都有其明显的外在特征,初为人父人母应及早学习和掌握了解这些常见病的预防及判断方法,做到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第二,要与孕期保健医院保持联系,按时给孩子进行保健查体。居住在农村的父母要定期带孩子到相应医疗机构检查孩子的健康状况。居住在城市且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最好与担负孕期保健的医院保持联系,按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一站式健康查体。
第三,要尽可能给新生儿喂养母乳,增强孩子抵御疾患的体质。母乳是天然和最理想的哺育后代食品,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孩子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加上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温度适宜、清洁、新鲜,因随时食用被污染的机会较少。但有些年轻母亲喜欢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婴儿,而不愿给婴儿喂自己的奶,除了工作或其它原因外,不了解喂母乳的好处也是原因之一。
第四,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健康问题。比如,孩子拉肚子要怀疑是否得了肠炎。有些父母往往觉得孩子拉肚子可能是受凉了,暖暖就好了,岂不知如果是急性肠炎,治疗晚了便会造成孩子脱水。再如,孩子喉咙里有呼噜声,就要想到孩子是不是得了肺炎。有的父母觉得呼噜几声无大碍,但如果是对孩子的肺炎初期的误判就会延误治疗,把孩子的小病拖成了大病。文/天田新异;故事及图片由“噬心蛊毒”提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