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分析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7-09-20 15:56:13)分类: 2017--2018学年度上册 |
三单元教材分析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三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出现忘记进位、漏写退位点等计算上的错误,个别学生会出现相同数位没对齐的情况。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
正确书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格式。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5)培养学生读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去解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首案编写:王淑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学会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算法多样化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渗透爱心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发展估算意识。
2.算法多样化。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竖式计算
126 +38= 87+124
2.一起回忆加法的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3.练一练用竖式计算:114+86
65+258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有的学生有很多书,他们积极地献出自己的爱心,把自己的书捐出去,这里有三、四年级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主题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2.生齐读情境图。
3.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4.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先自己估算,再和小组交流。
2.我们的估算正确吗?进入第二个问题: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估算。
(2)计算。
(3)说一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生独立解答。
(2)汇报。
4.验证估算结果:哪个年级捐的多?多多少本?
5.小结。
四、细化知识,看书17页,完成本页内容。
五、机动练习。18页的1题。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1.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5+3=8,15>8,三年级捐的多一些。
2.18+4+5=27,3+9+8=20,27>20,三年级捐的多一些。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估算:100+100+100=300(本)
120+100+100=320(本)
计算:
=222+95
100×3=300(本)
=317(本)
18+4-5=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哪个年级捐的多?多多少本?(学生独立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正确书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格式。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第二课时
运白菜
首案:王淑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 法
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学 法
类推学习法、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850-256-280
生2:850-280-256
生3:850-(280+256)
生4:850-(256+280)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试一试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指明学生说出如何列式,集体订正。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
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4.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练一练1.
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运白菜(连减法)
=594-280
=850-536
=314(棵)
=314(棵)
本节课运走两车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后还剩314棵白菜。
第三课时
节余多少钱
首案:王淑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1~~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会理财的方法以及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
自学法、画图法、同桌合作、互相交流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加减混合法)
答:八月份节余了240元。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会理财的方法以及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里程表(一)
首案:王淑慧
教学目标:
北京——保定
北京——石家庄
北京——郑州
北京——洛阳
北京——西安
教学反思:
里程表(二)
首案:王淑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把里程表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让学生初步理解里程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使用没有0刻度的赤字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长度是由两点间的刻度差来决定的,即起点和终点。然后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里程数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汽车行驶的里程数就是里程表上终点数据减去起点数据。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容易理解新知,学生学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