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嫁妆——孔庙碑帖珍品《玉虹楼法帖》的故事
(2023-02-11 08:45:05)杨义堂
曲阜孔府是孔子的历代嫡系长孙居住的府邸,是诗礼簪缨门第、钟鼎玉食的贵族家庭,号称“天下第一家”,然而传世的珍品却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套碑刻拓片,称作《玉虹楼法帖》。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两个姐姐孔德齐和孔德懋出嫁,陪送的嫁妆里面,就是一套珍贵的《玉虹楼法帖》。
名满天下的孔府十二才子
《玉虹楼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玉虹楼是孔继涑的书斋号,故名《玉虹楼法帖》。
孔继涑(1276-1791年),曲阜人,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是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在叔伯兄弟之间的大排行为十二,人称“孔府十二才子”。他的父亲为68代衍圣公孔传铎,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夏天,暴风雨袭击了曲阜孔庙,雷击引发大火,大成殿等建筑被烧成废墟。孔传铎给雍正皇帝上疏报告火灾,雍正皇帝斋居素服,到北京国子监孔庙祭奠孔子。拨下巨款,决定重新修建孔庙。在利用钦拨皇银维修孔庙时,孔传铎偷偷地为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各修建了一座府邸,在东门大街西首为孔继涑的府邸称为十二府,孔传铎晚年和孔继涑这位最喜欢的儿子在一起生活,因此这座十二府修建得最为豪华,前后七进院落,共54亩,按八卦样式所造,房脊完全连在一起,各个房间都能贯通,还有一座两层飞檐的玉虹楼。
孔继涑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终年66岁。孔继涑天资聪慧,敏而好学,才华超群,早年可谓春风得意,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十七岁时岁试第一,成为廪生,十九岁又成贡生,此后屡次参加科举,却再也没有考中。孔继涑小时候,曾经与刑部尚书、书法大家张照的女儿张应芝定亲,张应芝6岁早夭,但是这种翁婿关系却确定下里,孔继涑得以跟着张照学书法,书法大进。
孔继涑十岁时,其父衍圣公孔传铎辞世,孔传铎的长子、孔子69代嫡系子孙孔继濩死得早,没有袭封就死了,由其儿子,也就是孔继涑的侄子孔广棨世袭,不料孔广棨也活了只有31岁,承袭八年后又去世了,就由孔继涑2岁的侄孙孔昭焕袭封衍圣公,孔昭焕年龄太小,由18岁的孔继涑与其23岁的四哥孔继汾来辅佐小衍圣公,主持孔府府务及孔庙祭祀。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皇帝来曲阜拜祭孔庙,孔继涑把《大学》第一章刻成四联屏,立于孔庙金丝门前,乾隆皇帝看到孔继涑的书法,赞不绝口。祭孔礼毕,听孔子后裔讲经,孔继涑与孔继汾分别讲解《周易》和《大学》,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孔继汾被授为内阁中书舍人,孔继涑受到皇帝的褒奖而未得获封赏。但是书法却名闻朝野。不久,孔继汾进京做官,孔继涑在家主持孔府事务。
乾隆二十年,高宗乾隆皇帝确定于第二年春亲祭曲阜孔庙,地方官先行准备,平治道路,修造桥梁。可是,在曲阜,绝大多数人家不是姓孔,就是孔府的佃户,都不用纳粮听差,曲阜知县孔传松的公差派不下去,十分发愁,因而与衍圣公府产生了矛盾,孔继汾、孔继涑与衍圣公孔昭焕联名上奏朝廷,乾隆皇帝见奏,批转山东巡抚。山东巡抚白钟山上告孔继涑、孔继汾挑唆衍圣公与地方官作对,使得迎驾准备工作难以完成。乾隆皇帝大怒,“朕亲祭曲阜,即衍圣公当躬自却扫,岂有转庇庙户、归咎有司之理!”最后,衍圣公孔昭焕被训斥了一番,孔继汾被革职,孔继涑被革去贡生。
科场官场失意,使得孔继涑心灰意冷。于是,孔继涑退居十二府,专心研究书法艺术,以张照为师,广临众帖,推欧虞米黄。孔继涑与杭州的大书法家梁同书也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且二人书法名气都很大,时有“南梁北孔”之称。
孔昭焕一直对孔继涑、孔继汾叔祖二人敬重有加,孔府的家族事务一直由孔继涑兄弟参与,孔继涑兄弟的地位在孔府可以说无人能够撼动。
惊天大案下的冤魂
可是,孔昭焕也很快去世了,他的儿子孔宪培继承爵位,孔宪培娶了一位乾隆皇帝的义女,名叫于珊兰,是大臣于敏中的女儿,也有说是于氏本来就是乾隆皇帝的女儿,脸上长了一颗大黑痣,命相险恶,只有嫁给比皇家还要尊贵的人家,才能保命。于是想到世世代代尊荣富贵的孔府,因为满汉不能通婚,才以于敏中女儿的名义下嫁曲阜孔府的。乾隆为此特别关心,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皇帝将“允”字改为“培”字,寄予厚望。孔宪培有足疾,乾隆特意到曲阜将随驾御医留下,专为孔宪培治病,直到痊愈。于夫人下嫁孔府后,对孔继涑主持府务一事相当不满,决意搬掉这块搬脚石。于是,跑到父皇乾隆面前说了孔继涑的“坏话”,才有了后来孔继涑的大祸临头。
于夫人先惩治孔继汾。清代为了加强统治,自顺治开始大兴文字狱,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时期,已经100余年了。孔继涑的四哥孔继汾因二十多年前撰曾经写过一本《孔氏家仪》,并无不妥。于夫人唆使族人诬告孔继汾图谋不轨、复古前朝。该案经山东巡抚白钟山上报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御览定谳,《孔氏家仪》一书被连夜查抄封杀,孔继汾也被发配伊利充军。后经其子孔广森多方营救,借贷赎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死于亲家梁敦书家中,享年66岁。因其曾犯钦命大罪,死后根据孔氏族规,不得入葬孔林。
于夫人想打压孔继涑,可孔继涑只练书法,查不出他的罪名。推究孔继涑获罪,其罪证居然起于星相巫师的无稽之谈,说某夜紫微星发暗,有一颗小星星却十分明亮,是山东有人可能图谋不轨,威胁到皇上。也不知怎么就认准此人就是孔继涑了,于是抄了孔继涑的家,发现他居住的十二府房屋是按八卦样式所造,正屋九间,房脊完全连在一起,仿佛龙飞在天,房脊被拆断。还说孔庙的先师手植桧树正枝不长长旁枝,是孔继涑“念咒语发二枝”,言外之意就是孔继涑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夺孔府的权,取代衍圣公的地位。孔继涑没有任何经得起推敲的犯罪证据,却被扣上反叛朝廷、反叛衍圣公、阴谋篡位夺权的罪名,被开除孔氏家族。从孔府档案里,查不到孔继涑犯罪的任何有形的证据,比孔继汾的文字狱还冤。
孔继涑悲愤填膺,晚年无他好,嗜书如命,曾经十二年不下楼,在十二府的书斋玉虹楼苦练书法,以刻碑打发岁月。晚年多次走出曲阜,外出游历,乾隆五十五年死于北京。孔继涑直到死后也未解除其罪名,棺材从北京运回曲阜后,不允许他的棺材入孔林,只好埋在曲阜西郊大柳庄野外。仇恨他的人怕他的阴魂不散,在他的棺材上锁了三条大铁链,拴在了石柱上,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孔继涑无子,他的四兄孔继汾之子孔广廉出继给他为嗣。他的墓碑上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写,更没有写“孔”这个姓氏,墓碑由孔广廉立,墓碑上书:“至圣六十九代孙候补内阁中书谷园先生墓”,下款“大清乾隆五十八岁次癸丑春二月谷旦孝子广廉立石”。由当时的大文豪姚鼐作墓志铭:“君与检讨(指孔继汾之子、翰林院检讨孔广森)之生世第一家也,又以文学才艺名著天下,余一旦遇之,二三十年间,见其死亡至尽。虽其文才风流不可磨灭,而志意抑郁乃更有甚于常人者,其可悲为何如也!”
大书法家梁同书有《挽孔继涑联》,句云:
临去诗成,写照髯仙,明月清风人已远;
平生墨妙,瓣香冰叟,虹楼瀛海世争传。
当代书法评论家卢秀辉有诗赞誉孔继涑:
世有含冤者,无缘阐述诚。
第门天下府,怎肯曲潮平。
新雨谁真见,清辉入牖轻。
负春增一纪,法帖玉虹精。
谤毁蚍蜉日,泣鳞捐此生。
伤心逐荒没,影绝纤云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孔继涑一生坎坷多难,但凭其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不可磨灭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光环,留有著作《谷园论书》一卷、《玉虹楼诗词》四卷。在其一生不得志及其落难的逆境中,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玉虹楼法帖》收集、摹刻的浩大工程,站在了中国民间法帖收藏创作的最巅峰。
玉虹楼法帖刻石共584块,分为14类,有《玉虹楼帖》《玉虹鉴真》《玉虹续鉴真》《谷园摹古》《国朝名人》《瀛海仙班》《金人铭》《隐墨斋》《黄涪州》《米海岳》《祝京兆》《张文敏小楷》《张文敏书诗》等,编为101卷。其中《玉虹楼帖》16卷、《瀛海仙班帖》10卷、《临中兴颂》2卷、《张文敏小楷》1卷、《张文敏书诗》1卷,均刻张照书作:《瀛海仙班帖》专刻张照小楷,均为应制作品,《临中兴颂》刻张照临摹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帖,《玉虹楼帖》广刻张照各种书体,是研究张照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玉虹鉴真帖》《续鉴真帖》各13卷,摹刻各种古代法书,计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李白、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构、赵孟頫、吴宽、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沈周、王铎等200余人的书法作品;《谷园摹古帖》20卷,摹刻旧拓石刻碑帖,汇拓钟繇、王羲之、智永、李邕、苏、黄、米、蔡、赵等人的名碑书作;《国朝名人帖》12卷,专刻清人墨迹,计有顾炎武、高士奇、恽寿平、王澍、梁同书等49人的书作;《隐墨斋帖》8卷,全刻孔继涑书作;《金人铭帖》2卷,刻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书作;《黄涪州帖》《米海岳帖》《祝京兆帖》各1卷,分刻黄庭坚、米芾、祝允明书作。
价值连城,光照千秋
历史上的丛帖以《淳化阁帖》最为著名,是中国最早编选镌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次是《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爱好字画文物,尽收天下珍秘,将晋朝大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入宫廷,这三件王氏一门所书的信札墨迹,被乾隆视为稀世珍品,称为“三希帖”。乾隆皇帝将三希帖以及他收集的其他历史墨迹一并镌刻于石上,再拓下来,装裱成三十二册,统称为《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和《三希堂法帖》均为宫廷丛帖,作为民间集成的大型丛帖来讲,《玉虹楼法帖》列民间收藏之最,法帖孤本居多,收录历史明家较全,保存资料丰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第一,曲阜《玉虹楼法帖》作为丛帖来讲,具有其独特性。它不属于任何丛帖的翻版,而是以孔继涑、张照临摹或自书为主体,兼收历史书法名人真迹摹刻而成,自成体系,绝大多数为独作刻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多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因此,有学者将《玉虹楼法帖》与《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并称为中国三大丛帖。
第二,《玉虹楼法帖》具有完整性。历经改朝换代、多次战乱,尽管个别出现残缺或遗失,但基本保存了它原石刻的完整。到目前已知保存完整的法帖原始石(木)刻中,玉虹楼法帖刻石应该是最全面且数量最多的原始刻帖。
第三,《玉虹楼法帖》具有整体性。在中国法帖收藏、摹刻史上,创造了民间收藏、摹刻法帖的奇迹。一般民间收藏多为法帖拓本、散存原版居多,而《玉虹楼法帖》580余帖原石摹刻,均为孔继涑个人所为,其数量之多,涵盖名家之众,为中国书法及法帖史上的伟大成就。
如今,《玉虹楼法帖》的石刻被存放在曲阜孔庙东庑的北段,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在玉虹楼法帖》前驻足,赞叹不已。2019年前后,笔者在济宁市文物局工作期间,曾经与山东省台办等单位合作,多次在台湾、香港、澳门举办《孔府的嫁妆——玉虹楼法帖展》,反响强烈,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