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事高校热点,激辩优良学风建设 -----记“国税杯”厦门大学2014年学生辩论赛第二轮第二场

2014年4月13日上午10:30,“国税杯”厦门大学2014年学生辩论赛第二轮第二场在海韵教学楼305进行。在这场公共事务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激烈对决中,我们邀请了新闻传播学院的廖月倩学姐,建筑与土木工程的于江学长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张辛墨学长作为评委。
本场比赛围绕“‘通考不通科’制度是否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建设”问题展开,结合上学期末大热的安徽某校开创的新型考试制度,双方妙语连珠,为我们带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首先由本场主席——来自外文学院的赵姝迪介绍了本场辩题和评委以及比赛流程,并由双方辩手进行了自我介绍。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立论陈词阶段。正方的观点是“通考不通科”制度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建设。正方认为这种制度可以培养自觉的学习行为和端正学习态度。而此制度所针对的群体大多是考前突击的和妄图作弊的人群。正方提出犀利观点:制度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态度,态度影响学风。通考不通科无疑会让更多的人正视考试,增强全面复习的能力和自身理解力,而不是靠临阵磨枪或投机主义获取高分。进而正方解释说明了行为改变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和内化,用理论依据强有力地支持了自己的观点。反方的观点是“通考不通科”制度不利于校园优良学风建设。反方言语犀利,质疑正方为何不讨论此制度范围。同时,反方表示学风建设是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所谓通考不通科,只是形式主义罢了。
接下来是辩论赛的攻辩质询阶段。正方认为学习是大学学生的首要任务。并举出小孩子学习走路的例子,说明人坚持的行为会内化成为自己的态度,并运用康德名言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反方步步紧逼,质问正方制度是由作弊方式还是作弊需求而产生,进而说明这种制度只是形式主义,如果要杜绝作弊可以有很多方法。通考不通科不仅会使考试难度增大,学生复习毫无头绪,并且也不利于校方管理安排时间和学生的选课自由,进而干扰了我们学习生活。盲目地实行这种制度,到底是“上头条”的形式主义多,还是真正为学生好的思考多?攻辨质询阶段双方有紧有收,让观众们都热血沸腾,为辩手们捏了把汗。
在最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中,辩论双方措辞精辟,言辞犀利,进行激烈交锋,把比赛推上高潮。正反方就考试作弊问题进而推进到制度的浮夸形式主义展开了智慧的较量。反方辩手通过实际网络调查阐述安徽高校学生在这种的制度下的心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认为这种制度过于浮夸,有其他很多简便易行的方法来实行。正方同样总结反方论证过程中的问题,认为所谓的形式主义只是反方在偷换概念,通考不通科不仅增强学习自主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夯实基础,进而论证己方观点。
比赛进入尾声结辩环节,双方辩手逻辑清晰地梳理了己方的总体思路,同时升华了己方观点。反方四辩同学总结认为今天的比赛双方并没有站在同一概念上讨论。大学的学风是自然形成的,包括了很多因素的构成。而这个制度只是针对于考试和考试自主性,并没有直接作用于学风建设。同时质疑正方同学举出的走路的例子并没有有力证明其同于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系。考试制度、反作弊制度不能等同于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根本性的认同感和自主性,仅仅靠一个制度的强制实行是不科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乐于学习才能有学风建设。没有从根本提高自主性,又不能杜绝作弊行为,而又强制推行,这根本就是形象工程。正方则认为这种制度带给我们的紧迫感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自主性,降低了作弊的成功率,作弊行为也会大大减少。并且重申己方的观点,此制度也许并不作用于极端学霸和极端学渣,但可以作用于妄图突击备考和投机作弊的大部分人群身上的。
最后化学化工学院的张辛墨学长对本场辩论赛做了精彩的点评。评委认为正方公共事务学院略胜一筹,赢得本场比赛的胜利。同时反方四辩陈振胤同学获得了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称号。过后的辩论赛同样会带给大家思维的碰撞和震撼,我们将与你共同关注!
http://s10/mw690/002hZzI8gy6I62NNTxnb9&690-----记“国税杯”厦门大学2014年学生辩论赛第二轮第二场" TITLE="聚焦时事高校热点,激辩优良学风建设
http://s9/mw690/002hZzI8gy6I62NRSzK28&690-----记“国税杯”厦门大学2014年学生辩论赛第二轮第二场" TITLE="聚焦时事高校热点,激辩优良学风建设
撰稿:厦门大学学生委员会学习部
摄影:厦门大学学生委员会学习部
http://s1/mw690/002hZzI8gy6I62SEaEU70&690-----记“国税杯”厦门大学2014年学生辩论赛第二轮第二场" TITLE="聚焦时事高校热点,激辩优良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