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 数一数与乘法》单元教学计划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7-09-25 15:30:31)
第三单元
首案编写:牛月英
单元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2.能根据具体情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能结合画图和操作,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单元内容分析
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壳牌的意义,并能够根据乘法的诺曼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课时安排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儿童乐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
动物聚会(乘法的应用)
练习二
第一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糖块
教学方法
自学法、同桌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
·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学生摆法中出现一种只摆一行的,这时我让学生竖着数并写出算式,就得有20个1相加,学生写着写着,发出感叹的声音,于是我顺势提出有没有什么简便的算法呢?有个别学生冒出乘法,这就为下一课的学习做了准备。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如果我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摆的方阵先说一说怎么数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再集体交流会不会更好,这样就能做到人人有事做,学生也才不会有的在下面玩自己摆的圆片。
第二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意义、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方法
自学、同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课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情境图。(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生说数学信息。
2.生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1.观察以上解答问题算式特点。
2.引出乘法。
3.交待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读法。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或小组交流)。
2.展示学生写的。
3.看书18页。
4.机动练习。
五、小结。当加数相同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六、拓展延伸。
2+2+4=8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2=8
2
乘4等于8
4
× 2=
8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第三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目标
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2.通过计算点子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点子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挂图、课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点子。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点子图,自己试着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个一个地数:1、2、3……
·两个两个地数:2、4、6、8……
·3个3个地数:3、6、9……
······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二)自主探究
1.做一做,说一说。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照样子数一数,说一说,能做到吗?
出示:教材第20页主题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2个,共有3行,一共有:2+2+2=6个,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每列有4个,共有5列,一共有4+4+4+4+4=20个。4×5=20或5×4=20
2.想一想,摆一摆。
出示:4×7
师:你能用点子图表示出来吗?
生1:我露出7行,有4列,表示7个4。
生2:我露出4行,有7列,表示4个7。
师:写出3×6 ,2×8 ,你能在点子图上表示出来吗?
生:尝试操作,汇报展示,并说一说表示的意思。
3.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出3×8。
学生独立操作,相互展示、观摩,并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运用
教材第21页练一练。
依次出示练一练第1、2、3、4题,学生独立读题,尝试完成各题后,交流、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点子
横着看,每行2个点子,有3行:2+2+2=6
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竖着看,每列有4个,共有5行,一共有4+4+4+4+4=20个。
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教学反思
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体会,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在具体情境中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整合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结合“动物聚会”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4.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能提出乘法问题吗?
1.板书学生的问题。
一共有几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松果?一共有几个萝卜?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动物?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解答。
你能列出算式吗?6×3 3×6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说出算式的含义。6表示每盘有6个桃子,3表示有3盘这样的桃子,即表示有3个6相加。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像这样和同桌说一说。
2.完成其余几道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订正,分别说出算式的意义。
一共有几个松果?3×6或6×3表示6个3
一共有几个萝卜?3×4或4×3表示3个4
一共有几只小鸟?3×3表示3个3
一共有几只动物?3×7或7×3表示7个3
3.3个6和6个3的含义一样吗?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6+6+6
6个3相加写成加法算式:3+3+3+3+3+3
所以他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写成3×6或6×3
小结:你发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二、完成练习题
1.连一连。
说一说题意。
注意:3个6,6个3 都可以写成3×6或6×3
2.说一说
都是2×3,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意思不同。有时表示2个3相加,有时表示3个2相加。有时既可以表示2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2相加。
三、练一练
1.看图列式
说出图意,再列算式。3×7或7×3表示3个7相加
2×4或4×2表示2个4相加
2.摆一摆,说一说。
重在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如:3×2 既可以表示2个3,又可以表示3个2,所以有两种摆法。
3×2
(。。。
4×3
(。。。
2×5
(。。
4×6
(。。。。
5×4
(。。。。
可以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3.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表达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动
一共有几个桃子?
3×6=18(个)
一共有几个松果?
6×3=18(个)
一共有几个萝卜?
3×4=12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自已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而且教师在问问题时,说得不够具体,孩子们表达自已的观点时有困难;尤其是在送礼物的那个环节中,许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导致后面的课堂纪律有点混乱,看来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