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014-11-11 19:41:17)
标签:
育儿 |
分类: 观课议课 |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牛月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
学具:每人一张学习卡。
教学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汇报(预设,什么是比?学比的意义?比的知识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有什么作用?等。)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好吗?
二、
老师把我们的小伙伴淘气的照片带来了,大家请看,(出示图片A),(非常帅气吧),可还有几张大家想不想看?(想)后面的几张和第一张比,你觉得那几张更像第一张呢?那几张不像?
生汇报:(D、B和A比较像或D和A比,照片大了许多,B和A比,缩小了等)
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这到底和什么有关?你们先猜猜看。
生猜测。(可能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
那大家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让数据来说话。现在我把这些照片放到方格纸上,(把图片逐渐隐去)。请大家看。
三、小组探究,初步感知
1. 验证:(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数据)。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请大家翻到111页,看图2,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写在学习卡上,自己先思考图B的长、宽与A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然后逐个突破。
(2)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3)组长把你们组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现在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照片像,怎样的照片不像吗?如果让你再画一个与A像的长方形,你能画出来吗?
( 师:A,B,D这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或者说宽是长的2/3,具备这样特点的长方形都比较像。)
四、建立模型,理解意义
1.自学课本,自己感知
那究竟什么是比?请大家翻开69页,仔细阅读“认一认”并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卡的2题
(1)两个数_____
(2)6÷4=6︰4=1.5 ,
6︰4读作_____,6是比的_____,4是比的_____,
(3)
可以看出:6︰4_____4︰6(填=或≠)
2.补充内容: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比号。
3.
对照刚才的图形举例说说几比几,比如6比4,长方形的长是6,宽是4,长与宽的比就是6比4,它表示6÷4;谁知道4比6表示什么?
4. 用比的知识解释刚才比较像的理由。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同类量的比,(同类量,要是长度都是长度,要是质量都是质量),其实我们以前还学过速度和单价,你们记得吗?速度等于什么?单价等于什么?
5.填一填,说一说
请把70页的表格补充完整。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学了比以后,我们知道速度实际也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反过来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速度。像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五、前后知识的联系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讨论: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说明理由。
2.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3.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与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一样吗?
六、假如你是“比”,你想说些什么?
附:学生学习卡
学生学习卡
一、利用附页111页的图2研究,图片“像”与“不像”究竟与长方形的长、宽有怎样的关系?(写在右下面)
A
B
C
D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 69页的“认一认”,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两个数_____
(2)6÷4=6︰4=1.5 ,
6︰4读作_____,6是比的_____,4是比的_____,
(3)
可以看出:6︰4_____4︰6(填=或≠)
三、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
比
( |
分数
( |
除法
( |
|
前项 |
|
|
|
|
|
|
|
|
|
|
|
|
|
|
讨论: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说明理由。
2.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3.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与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一样吗?
备注:
本节公开课于2013年10月5号在六(3)班教室进行,听课的老师有李小军、李巧梅、卫喜翠、杨秀清、张培云、邢玉婷、赵素芳、石军、闫丽娜、李巧珍、李芳芳、程爱梅、桑涛涛。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牛月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
学具:每人一张学习卡。
教学流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汇报:
生1:什么是比?
生2:学习比的意义?
生3:比的知识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
生4: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好吗?
二、
老师把淘气的照片带来了,大家请看,(出示图片A),(非常帅气吧),可淘气看了以下一张照片他不高兴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齐答:想。
师出示余下的照片并提问。
师:后面的几张和第一张比,你觉得那几张更像第一张呢?那几张不像?
生观察后回答。
生:比较像,图C和图E一个太胖了,一个太瘦了。你们说的就是淘气生气的原因。
师:图B、图D和图A像,为什么?其他两张为什么不像?这到底和什么有关?你们先猜猜看。
生猜测。
生1:可能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
生2:与长方形的形状有关。
师:那大家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让数据来说话。现在我把这些照片放到方格纸上,(把图片逐渐隐去)。请大家看。
三、小组探究,初步感知
1. 验证:(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数据)。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 请大家翻到111页,看图2,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写在学习卡上,自己先思考图B的长、宽与A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然后逐个研究。(一般把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边叫长方形的宽。)
(2) 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3) 组长把你们组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发现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他们比较像。
小组2:我们发现A的长是B的长的1/2,宽也是1/2,D的长是A的长的2倍,宽也是2倍。
小组3:我们发现A、B、D的宽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
小组4:不像的两张照片,它们的长和宽都具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不像。
3.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怎样的照片像,怎样的照片不像?
师:A,B,D这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或者说宽是长的2/3,具备这样特点的长方形都比较像。)
师:如果让你再画一个与A像的长方形,你能画出来吗?
生1:长方形的长18,宽12
生2:长方形的长15,宽10
生3:长方形的长1.5,宽1
……
四、建立模型,理解意义
1.自学课本,自己感知
那究竟什么是比?请大家翻开69页,仔细阅读“认一认”并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卡的2题
(1)两个数_____
(2)6÷4=6︰4=1.5 , 6︰4读作_____,6是比的_____,4是比的_____,
(3)
可以看出:6︰4_____4︰6(填=或≠)
2.补充内容:
师: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比号。
边说边板书:
6÷4=6/4=
前项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对照刚才的图形举例说说几比几,比如6比4,长方形的长是6,宽是4,长与宽的比就是6比4,它表示6÷4;谁知道4比6表示什么?
生:4比6表示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
师:所以我们要记得4比6和6比4是不同的。
4. 用比的知识解释刚才比较像的理由。
师:刚才“像”的一组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都是3比2,宽与长的比都是2比3。
5. 引入不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同类量的比,(什么是同类量?就是两个量要是长度都是长度,要是质量都是质量),其实还有不同类量的比。我们以前还学过速度和单价,你们记得吗?
生:记得。
速度等于什么?单价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
师:今天我们也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释。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的70页。
6. 填一填,说一说
请把70页的表格补充完整。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学了比以后,我们知道速度实际也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反过来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速度。像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五、前后知识的联系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讨论:
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说明理由。
2.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3.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与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一样吗?
(小组拿着学习卡一一汇报,统一答案)。
小组1: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小组2:因为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小组3:我们汇报比值,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还可以是整数。
小组4:我们组觉得今天学得比和体育比赛中的比不一样,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两个队之间的分差,今天我们学的比是两个数的比,是除法。
小组5:我们有补充,体育比赛中比如6比0,比分可以为0,而我们今天学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
小组6:我们觉得比分是算的两个数的差,比是两个数的相除。
六、假如你是“比”,你想说些什么?或者说你学到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2:我知道了比有前项、后项、比号,比值
生3:我还知道了比是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生4:我还知道了除法、分数和比是有密切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比,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比的知识等着大家去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下课。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晋城市实验小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