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森林大熊》

(2014-05-26 19:39:46)
标签:

教育

分类: 绘本阅读

《森林大熊》

 树叶开始往下落,野雁成群向南飞。
       森林里的大熊身上虽然裹着厚厚的毛皮,还是感觉风冷飕飕的,他觉得好累。
       快下雪了,大熊一边想,一边踩着满地落叶,钻进他每年过冬的洞里去。在温暖的洞里,没多久,他就睡着了。熊是需要冬眠的动物。洞外的森林,寒风咻咻地吹着,并且下起雨来。
       有一天树上开始积雪,冬天来了。熊在洞里一点儿都不知道。可是,事情发生了。人类随着冬天的脚步来到森林。他们带着工程图和各种工具,把树砍掉,在森林的中央建起了一座工厂。原本没有人的地方,现在来了好多人,大卡车载来了工人。
       春天来临时,在深深的洞里,大熊醒来了,睡了这么久,要想起身还真不容易。熊连打了好几个哈欠,然后走到门口。
       强烈的亮光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难道我还在做梦?他觉得奇怪,揉揉眼睛。不是梦,他眼睛没毛病,森林不见了!熊张大眼睛望着工厂,不知道这怎么回事。这时,有个工厂管理员朝他跑了过来。
       “喂!你在这干什么?快去工作啊!”管理员说。熊吓了一大跳。“对不起,”他说,“我是一只熊。”管理员大吼:“笑死人了!你是一条长满脏毛的大懒虫!”管理员气坏了,把他押去见人事主任。
       大熊非常有礼貌地说:“我是一只熊,您看不出来吗?”人事主任很凶地说:“把你当什么是我的事!我没看见什么熊,只见到一条没刮胡子的肮脏大懒虫!”
       人事主任领他去副厂长那里。副厂长已经得到报告,十分生气。大熊进副厂长办公室时,他正在宝座上打电话给厂长。他说:“我们这儿有个懒惰的工人,自称是只熊。什么不好当,要当熊!我知道您时间宝贵,可您一定要亲眼见见这个头不梳、脸不洗、胡子也不刮的懒虫。”厂长没跟熊多说,也没吼他,只是从报纸后抬头说了一句:“好个肮脏分子!带他去见董事长!董事长已经知道这事了,等着要见他。”
       董事长是工厂里最大的官,比别人赚得都多,办公室也最大。其实他平时很无聊。董事长静静地听大熊解释。他有的是时间,有点儿新鲜事做,他感到很开心。
       他说:“哦,原来你是一只熊啊?”熊说:“噢!终于见到一个了解我的人。”董事长说:“这个嘛!我们得再研究研究,如果你真的是熊,就证明给我看。”
        “证明?”熊问。董事长说:“对!只有动物园和马戏团里有真熊。”为了证明他有理,董事长叫人开车载他和熊去城里,那有动物园。
       好不容易到了,森林大熊爬出车子,动物园里的熊看见了,却猛摇头。它们说:“不对,熊是不会搭车子的,要是熊,就会像我们一样住在笼子里。”“要不然就是住在兽栏里。”一只胸前有V字花纹的老黑熊说。他在兽栏里已经住了大半辈子。
       森林大熊气得大叫:“才不呢!我是熊,我是一只熊!”“不管怎么说,你反正很顽固就是了!”董事长笑着说。“不过我们倒要看看到底谁对。附近有个马戏团,我们去那里吧!”大家都认为马戏团的熊很聪明,因为他们会很多把戏,都是跟人类学的。
       马戏团的那些熊对这只外来的熊观察了好一会儿,才表示:“他样子像熊,可不是熊。熊不会坐在观众席上,熊是在圈里表演跳舞的。你会不会跳舞?”熊悲哀地说:“不会。”最小的熊大叫:“你们看嘛!他连跳舞都不会,他只不过是裹着毛皮的大懒虫!”大家听了大笑。
       连董事长都笑了。森林大熊心慌意乱,又急又怕,不知该怎么办。“我心里很清楚。”在回程路上,他一直想,“我知道我是一只熊。”为什么别人都搞不懂呢?回到工厂,他们拿工作服叫他穿,他只好不再反抗。他们也叫他把胡子剃光。
       跟其他工人一样,他也开始打卡上工。工厂管理员交代他该做的事,大熊只管点头,其实半个字也没听懂。站在那台大控制机器前,他不晓得该怎么办。
       其他工人好像都清楚该做什么,大熊左看又瞧,发觉旁边的工人各自在电钮开关上按来按去。眼看管理员又要过来巡逻了,大熊只好赶快按了一个开关,结果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管理员朝他喊:“喂,你到底要不要开始工作呀!”熊赶紧用力按那个开关。机 器没动静,只有一个红灯亮了,红灯一亮,表示工作开始了。
       就这样过了很久……
       大熊每天在机器前工作。4月,铃兰花盛开了,开在工厂高高的铁丝网上。青草的碧绿色在夏天渐渐转浓。接着,8月的夜里,大熊常常睁着眼睛睡不着。然后,秋天来了。
       中午休息时间,大熊老是抬头望着天边成排南飞的大雁。管理员说:“又在做梦了,你这个老无赖。”大熊觉得越来越累。有雪的气息了。早上他爬不起来,非得别的工人硬把他从床上拖起来。而且工作时他会不知不觉睡着。
       一天,管理员气冲冲地吼:“我们不用懒惰虫!快滚,你被开除了!”大熊问:“开除?意思是说,随便我去哪里都可以,没人会挡着我了?”管理员咆哮道:“你最好马上走!别让我们再看到你!懂了没?”大熊没等他吼第二声,拿起包袱赶紧上路。
       他沿着高速公路漫无目的地走了一整天一整夜,数着路过的汽车,可他在工厂里只学会数到5,雪越下越大,大熊只好放弃。浑身湿透的大熊终于走到一家旅馆。旅店柜台前站着一位职员。
       他其实没啥事做,可是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让大熊等了好久才问他要什么。大熊很有礼貌地说:“我很累,想要一个房间。”“哦,要房间啊?”旅馆职员看了大熊好一会儿说:“我们不租房间给工人——更别说是熊了。”熊问:“对不起,你说什么?我听到你说‘熊’这个字,你认为我是一只熊吗?”旅馆职员不再理他,伸手去抓电话。
       大熊转身出了旅馆,一步步艰难地往山里去。他其实不清楚该去哪里,可是他一直走,一直走,后来走到一个洞口。大熊在洞口坐下来。他想,假如不这么累就好了。
       得好好打算一下,现在怎么办。他边想边打哈欠。他就在那坐了好久,望着天空发呆,听着风儿在树林间呼啸,不知不觉雪花盖满全身。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事?他想,到底是什么?

 

作品解读:儿童文学家 彭懿

《森林大熊》作者简介

约克·史坦纳

1930年10月出生于瑞士伯尔尼州比尔市。父亲是比尔市一位地下工程官员。他曾在比尔市接受过药剂师职业培训,但未结业便来到伯尔尼攻读了五年师范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所青少年管教所的工作经验对他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处女长篇小说《惩罚性作业》(Strafarbeit,1962)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的作品富涵存在主义的意念,监禁与自由、习惯的事实和出发的梦想一直都是他作品的主题。他在70年代陷入了一次写作危机之后,开始与画家約克·米勒合作,首部作品便是著名的《森林大熊》,他们共同创作的许多图画书都享誉全球。

 

约克·米勒

1942年出生于瑞士洛桑。自苏黎士比尔应用艺术学校毕业后,未满20岁便只身前往巴黎,在当地广告公司从事插画设计工作。后来,他回到瑞士,由于有父亲的经济支持,使他得以无后顾之忧地开始进行图画书的创作。他的画风细腻真实,擅长利用电影镜头的手法,娓娓地将故事整个道出。作品有着接近照片的风格,内容丰富,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想象。

1973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这本书以七张折页展开的画纸,呈现一个小村庄二十年来的变迁,在国际间获得巨大反响。他独立完成的作品还有《发现小锡兵》(Der standhafte Zinnsoldat,1996)、《书中之书》(Das Buch im Buch,2001)等多部。《再见,小兔子》(Die Kanincheninsel,1977)和《太阳石》(Die Menschen Meer,1981),也是他与约克·史坦纳合作的图画书。

199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

 

获奖及推荐记录

●1994年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的代表作

●安徒生童话书奖

●国际IBBY联合国青少年文学奖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图画书奖

●国际图画书艺术金牌奖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森林大熊》作品解读

结尾的一页突然就没有了文字——

画面静了下来,静得让人措手不及。哦,一个多美的雪夜啊,美得都有些残酷了。雪早就住了,暗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牙弯月,还有星星点点。熊不见了,有两行熊迹伸向那个洞口,熊坐过的地方散落着一些什么……

一个那般令人扼腕悲凉的故事戛然而止。熊是死是活,全凭读者去猜测了。关于这只森林大熊的命运,说法有分歧,一种是说它在困惑中冻死了,因为雪地上看得见它的一部分尸体。还有一种说法可能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比较乐观,说是熊最终还是在回归自然的本能的召唤下醒了过来,进到洞里去冬眠了,作者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不管是死是活,熊的命运都是一幕让人发指的悲剧。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心灵都被这幕悲剧震撼了!

当那头熊从冬眠中醒过来时,还不知道等待着它的是一场噩梦,它不但在一个冬天就丧失了家园,而且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我是谁?”“我忘记了什么?”春去冬来,当无家可归的熊像流浪汉似的用树枝挑着一个包袱,又一次本能地走进森林时,甚至不知自己是来冬眠的了。它半卧在那里,身上落满白雪都快要冻成一座冰雕了,还在呆呆地对天发问:我是来干什么来了呢?这当然是一个现代寓言,作者是借熊之口,在批判我们人类。熊是无辜的,是谁把它摧残成这个样子呢?是谁夺走了它的家园,又是谁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呢?元凶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其实,那头可怜的熊当然不是熊了,不过是工业时代人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压迫下,人才会迷失自我,扭曲天性,最终自掘坟墓葬送了自己。

与约克·史坦纳合作也好,还是自写自画也好,约克·米勒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这种批判的精神。他的那部让他名声大噪的处女作《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以及可以称之为《森林大熊》姐妹篇的《再见!小兔子》,都是涉及环保议题的醒世之作,不过他本人却表示自己无意宣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因为他“既非道德家也不是说谎者”,他只是想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并且藉此引导读者思索自己的生活环境。

不得不承认,约克·米勒那种写实的绘画风格,更让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拥有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感。这位出身于瑞士的绘画大师,自从第一本书开始,从未放弃过这种类似照片、立体感极强的写实画风。约瑟妮·塞特琳曾经为瑞士IBBY撰写过一篇研究他作品的论文,精准地阐述了其作品的特质:“约克.米勒的作品远比单纯的写实画作更丰富……在他作品中的每一样东西都表现得栩栩如生,而读者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画作中层次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人还授予了约克·米勒一个漂亮的头衔:擅用镜头的图画书导演。是的,这也是他图画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看他的作品,如同看一场电影,推拉摇移,镜头被他切割得既娴熟又流畅。一头棕色的大熊高傲地站在秋天的悬崖上,眺望着南飞的野雁……这是这本《森林大熊》开场的第1个画面,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全景。接下来,画面被缩成了四格,除了熊搂着肚皮憨态可掬地躺在洞里冬眠的一幅除外,镜头基本上是原地不动,分别是熊钻洞、人类砍树、洞上面盖起了工厂。一个全景加上四个中景,就把还一无所知的熊推上了悲剧的中心,让人不免担心起熊的命运来了。

漫画格,也是约克·米勒偏爱的手法之一。熊从冬眠中醒来的那一段,他把一页分隔成六个同等大小的画面,分别表现了熊沉睡、翻身、睁天眼、打哈欠、爬起来及又躺下伸懒腰的几个动作,让画面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动感。后面熊在工厂打瞌睡被开除的情节,他也使用了同样的六个漫画格。

为了凸显森林大熊的可悲的境遇,约克·米勒还先后两次画了它远眺南飞野雁的场面。第一次,熊处于画面的正中央,昂首挺胸,那时它还是这片森林的主人。第二次,画面几乎被压缩到了三分之一,窄窄的一长条,熊也被挪到了画面的一角,只剩下半个身子,与野雁之间还多了一道铁丝网。前后一对比,将熊丧失家园的那种沮丧的心情全都传递出来了。还有,他故意把人类的工厂画得像彩色设计图纸一样,僵硬规则,没有生命,而开头与结尾的两片森林却画得生气盎然,这也是一种对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