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茫谈艺术】汉堡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单凡“缓慢制作”的竹子

(2014-03-17 22:30:26)
标签:

文化

单凡,教授、名誉博士,汉堡品牌学院院长,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互动媒体学院院长,德国政府"艺术与学术"勋章的获得者。本报社长陈茫邀请单凡先生讲述关于艺术的话题,在欧洲新报网(www.xinbao.de)视频讲座之外,将内容特录于此,以飨读者。


陈茫:各位观众大家好!新报艺术论坛今天开讲了!今天,我们还是和单凡老师谈他画的竹子。上一期我们谈了单老师在宣纸上“瞬间制作”的竹子,今天,我们谈谈单老师笔下“缓慢制作”的竹子。单老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些您的作品吗?

单凡:我首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把纸上的竹子转变为画布上的竹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理念的转换问题。我把纸上的作品称为“瞬间制作”。每位中国画的画家在作画时都有一种快感,但是这种快感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我把宣纸改成油画布,把水墨颜料改成油画颜色,把毛笔改成油画笔之后,我就必须画得很慢,在画得很慢的过程中间,画家其实也有一种快感,而且这种快感是拉长的。

陈茫:所以说,在作画时油画家绘画的快感比较长,国画家的快感时间比较短是吗?

单凡:是,这是我自己个人的体会。我在油画布上画了很多毛竹,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对于每个当代艺术家来说,“越界”非常重要,我必须要打破某些传统的东西。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意向”这种表达方法。所谓“意向”,也就是在“是”与“不是”之间,看看像,看看也不像。中国传统绘画始终有这个讲究,一张画画得太像,那是俗气,要是太不像,那又是骗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在是与不是之间。

陈茫:所以说中国画讲究的是不能太写实,但也不能太抽象。

单凡:对,太过抽象的作品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观中就是欺世了。所以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打破这个“是”与“不是”之间的禁锢。我是通过“放大”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把竹子进行局部的放大,开始你还能看出竹子的某些形态,但是经过不断的局部放大之后,竹子某些内在的东西就慢慢显现出来了。最后,竹子这一个非常具象的物体,就变成了一幅非常抽象的观念上的作品。也就是现在在大家眼前这样几幅全黑的作品。

陈茫:但是我觉得这几幅作品也不是全黑的,这里有纹路变化。

单凡:这是因为用几种不同的黑色搭配而成的结果。我使用了象牙黑、油烟黑等几种不同的黑色颜料搭配用。

陈茫:但我觉得还是能看出有图案在其中。

单凡:是的。竹子在经过最初的放大之后,首先是进入了一个非常抽象的内部世界;但是如果继续放大,大家就能发现,在竹子的抽象框架中,还是有很多清晰的肌理存在。这些肌理其实是很具象的,让人感觉有很多风景在其中。我认为,具象和抽象其实是相对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在抽象的框架中,其实是有很具象的东西,在具象的框架中,你也能发现很抽象的东西。它们其实是一种辩证关系。

陈茫:的确,我觉得这些抽象的纹路很像一幅山水画。

单凡:对。乍看之下。你会觉得这是很抽象的作品,但是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它里面存着着很具象的东西,像一幅黑夜中的山水画。

陈茫:绘制这样一幅作品,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单凡:现在放在一起的这四幅作品我画了312个小时,所以说是“缓慢制作”。

陈茫:2017年香港的M+博物馆建成之后,里面会设一个专门的区域展览您的作品是吗?

单凡:是的。乌利.希克收藏了我这个类型8张大的作品,每一张大概都是2米X 2米,它们都会在M+博物馆中进行展览。

陈茫:大家要是没有机会在德国欣赏到单凡老师“缓慢制作”的系列作品,可以在2017年香港的M+博物馆落成之后,去它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馆里参观。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继续,还是讲单凡老师的竹子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