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沈山跨局绿皮车
(2018-05-07 15:02:38)
标签:
沈山线绿皮车 |
沈山线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铁路运输干线,这条铁路干线“培养”出了好几趟“著名”的绿皮车。这些绿皮车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局车。
身为天津的“铁丝”,我对曾经的1469/70/71/72(徐州-哈尔滨)和1415/6/7/8(菏泽-哈尔滨)这两趟车比较了解。在我的记忆里,这两趟车当时采用的是22型客车,两趟车均由济南铁路局管辖,两趟车的乘务工作分别由济南客运段和徐州客运段担当。在当时,这两趟车因卫生状况差、列车员态度恶劣而闻名遐称,所以两车分别被“铁丝”们“冠名”为“徐大埋汰”和“菏二埋汰”。
然而,还有那么一趟曾经驰骋在沈山线上的“绿皮车”,我对它更了解,那就是德州-哈尔滨的1545/6/7/8次列车。这趟车的乘务工作由天津客运段担当,并且与天津-德州的4445/6次管内普通旅客快车套跑,也是当时的一趟比较“出名”的绿皮车。尽管该车采用的也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但是同“徐大埋汰”和“菏二埋汰”相比,该车的卫生状况已经乘务工作质量要好很多。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的1545/6/7/8次列车是用的是出厂相对较晚的25B型客车,其基本硬件设施较早期的非空调绿皮车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当时沈山线上的绿皮车当中算是总体状况较好的。
再来说说沈阳北-太原的1137/38/39/40次列车。我对这趟车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这趟车当时采用的是22B型客车,并且是由太原铁路局担当。半夜路过北京,也是这趟车的一大“特色”。尽管该车的车况一般般,而且到北京的时间不太好,但是票价很便宜。如果选择乘坐这趟车从葫芦岛去往北京,不需要绕行天津,只需要花费32块钱,所以这趟车当时的客流量是比较不错的。
当年沈山线上“著名”的绿皮车还有很多,我就不再列举了。
时代在发展,火车当然要进步。2009至2012年,这几年是跨局绿皮车消失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徐大埋汰”和“菏二埋汰”等“铁丝”们熟知的绿皮车更换为空调车底。尽管沈阳铁路局和哈尔滨铁路局曾在2009年开行过几趟使用非空调绿皮车的跨局旅客列车,但最终依然换成了空调车底。
当年沈山线上的绿皮车当中,“徐大埋汰”已经于2014年换成了25T型客车,目前的车次是Z175/6/7/8,并且改由哈尔滨铁路局担当。和当时相比,“徐大埋汰”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当那些刚刚入门的“铁丝”看到了使用25T车底的Z175/6/7/8次列车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这是曾经的“徐大埋汰”。尽管当年的“菏二埋汰”在告别绿皮车之后使用的一直都是25G车底,但是和但是相比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还有当时的“绿皮典范”1545/6/7/8次列车也已经于2010年底前后换上了25G型空调车底,并且在2015年改由哈尔滨铁路局担当,运行区段经过几次调整之后变成了佳木斯-福州。
如今,非空调跨局列车已经几乎绝迹,绝大多数的管内列车也都采用的是空调车底。如今的沈山线上,非空调绿皮车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其地位已经完全被外表稳重、设备完善的新绿皮车取代。
曾经的“徐大埋汰”和“菏二埋汰”在内的很多趟沈山线绿皮车确实为旅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我想,几乎每一位忠实的“铁丝”都会想起那些年的沈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