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2013-05-07 00:00:00)
标签:

育儿

分类: 【2013】三岁小儿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睡前亲子共读。

 

看吧,照片里的时间是昨晚上,都已经9点多了,羊羊还在看书(不符合他早睡的习惯)。这小家伙,昨天中午没午睡,到了下午3点多实在坚持不住才睡了一会儿(平时都不睡的),晚上7点我下班回来,他竟然没在。听奶奶说还在邻居家玩呢!直到我吃完饭,他才兴奋的跑回来,进门就大喊“麻麻?”看到我在饭桌前,他跑过来问:“你吃完饭了吗?”我刚说吃完了,他就拉着我的手迫不及待的说:“咱们去咱们屋里吧!”哈,你这个不着家的娃也知道天黑了要回家找麻麻?

 

哎,自我检讨一下,这阵子光领着羊羊疯玩,都没怎么看过书了。还好,我们的睡前故事一直坚持着。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阅读时间长短,对以后学习工作的益处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读与不读。我从不限制羊羊阅读的时间,只要他想读书,只要我们手里有书,那还有什么可在意的呢?我可能会一直反复陪他读一个故事,也可能只读一遍,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羊羊能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这就够了。

 

当然,羊羊也有不想看书的时候,我尽量的不强迫他。除了看书,他也爱听儿歌。如果你听到羊羊嘴里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那肯定是在哼唱喜欢的儿歌,只不过歌词没记准、音也不在调上吧!其实儿歌和阅读之间也是有关联的:读的书多——知道的事多——会说的话多——掌握了语言才能理解一切!

 

智利天主教大学心理教育专家马尔瓦·比利亚隆说过:阅读将我们带到理解与语言使用的世界,而语言是最强大的思想工具。所有其他行为与活动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涵盖所有领域,它教你学会在任何时候都非常有用的推理和逻辑关系。掌握了语言,我们才能理解其他一切。书读得越多,遣词造句就越得心应手,对所涉及内容也更自信,与他人交谈时才具备更多的话题,从而提高社交与演讲能力。

 

读书使人明智。羊羊读过的书可以说不少了,有成套的也有单本,有绘本也有贴纸书还有漫画,至于他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我还有些拿不准。有时以为他会喜欢,但他只是翻翻并不精读,有时觉得他不会感兴趣,但他却表现的爱不释手。只有羊羊跟我料想的一样喜欢某书时,才会觉得我的辛苦没白费。就拿这本《离家小兔》来说,拿到书后,我像往常一样先睹为快。虽说不太喜欢书中的兔子造型,但内容还是蛮好的。温馨的故事,尤其适合孩子们睡前看。

 

最让我开心的还是羊羊喜欢这个故事!拿出书后,我指着封面上的小兔问他:“羊羊,这是谁呀?”他竟然一下子说出那是小兔在飞。我接着问:“小兔会飞吗?她有翅膀吗?”这小子竟然马上说小兔会飞,还说那对长耳朵是小兔的翅膀。晕,孩子们看问题的视角果然很独特。简单读过两遍之后,羊羊差不多就记住了兔妈妈和小兔之间那些对话,我说上句,他就能对上下句了(不是原话,基本意思吻合)。这样的记忆力真让人羡慕!

 

合上书之后,我问羊羊:“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哎,你说要是小兔变成了一只鱼,怎么办?”“兔妈妈就变成捕鱼的人了吧?”还是不确定的疑问。我们羊羊现在就是这样,如果他拿不准的话,就用疑问。如果他不知道答案的话,就会用升调说个“嗯?”你问一句,他“嗯”一声,这时候的他别提多可爱了!

 

为了做出正确的回答,羊羊还会主动翻开书找答案。好容易翻到那一页,他就用手指着念出来。貌似认字,其实都是看图编话。我很喜欢这样自由、放松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出于爱好而读书吧!

 

书中那诗情画意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羊羊的心。在他心里,是不是也想着离家出走?是不是也会想到麻麻会和兔子妈妈一样的跟着他保护他?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

 

《离家小兔》The RUNAWAY BUNNY
精装,英汉对照彩绘版
一则温暖孩子一生的睡前小故事
一本无可挑剔的经典童书
全世界妈妈们都喜爱的亲子共读图画书

 

《离家小兔(英汉对照彩绘版)》是美国著名儿童读物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经典作品,描写了一则关于小兔子跟妈妈“捉迷藏”的诗情画意的故事。该书被美国《出版者周刊》2001年评为“时代最畅销童书”之一,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百本好中好图书”,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百本教师推荐图书”,入选《AB书商周刊》“20世纪100本最佳读物”,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


不着家的娃VS离家小兔感谢安娜子桐妈大力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