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ave a green bonnet 戴绿帽子

(2016-07-27 08:13:26)
分类: 英语小故事
6. have a green bonnet 戴绿帽子

源自法国习俗。在17世纪时的法国,破产的人必须戴上一顶绿帽子,以表明自己的经济现状,提醒别人在与他进行财务往来时务必小心谨慎。后来,人们就用 have a green bonnet 喻指“生意失败;破产”。

[例句] Mr. Brown had a green bonnet because his company couldn't sell its products. 由于布朗先生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他破产了。 bonnet 
bonnet [ˈbɒnɪt] [ˈbɑ:nət]
n. 阀帽; 童帽; (苏格兰男子的) 无边帽; 烟囱罩,壁炉罩;
vt. 给…戴上帽子,给…装上罩;
[例句]When I eventually stopped and lifted the bonnet, the noise seemed to be coming from the alternator.
当我最终停下车打开引擎后,发现噪声似乎是从交流发电机中传出来的。
[其他] 复数:bonnets

eventually [ɪˈventʃuəli] [ɪˈvɛntʃuəli]
adv. 终究; 终于,最后; 竟; 总归;
[例句]Eventually, the army caught up with him in Latvia
最终,大部队在拉脱维亚赶上了他。
 我们使用英语的错误,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己度人。
  汉语是这样说的,英语应该也这样说吧。
  这个想法,未必是错的。比如,
  汉语说书店,英语说bookstore;
  汉语说门铃,英语说doorbell;
  汉语说海马,英语说seahorse。
  这就是语言学所谓的“母语正迁移”,因为汉语跟英语不谋而合的灵感或借鉴,这些词我们用汉语说出来正好是对的。

  可惜,更多的时候,用汉语说英语却是错误的(就是“母语负迁移”了啦)。
  比如,海马是seahorse、海鲜是seafood,海星却不是seastar,而是starfish,我们认为它是星星,但英语人认为它是一种星形的鱼。
  我们说"男孩",他们说baby boy;我们说“女乞丐”,他们说beggar woman;我们说“白雪公主”,他们说Snow White。
  语序跟我们完全是反着来。
  我们说“在农场里”,他们说on the farm;我们说“向着城里走”,他们说Walk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own;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他们说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介词的用法跟我们完全不搭。

  我们很容易承认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但是却很难避免汉语的影响。因为它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大脑,像GPS里设置的高速优先一样,我们生活、说话、思考时都是优先使用汉语的。
  比如,下面这些词怎么说:
  瀑布、稻草人、针孔摄像机。
  你是否正不可避免在想翻译?
  它们跟翻译完全无关啊,请看:
  waterfall、scarecrow、hidden camera。
  英语人思考的角度很别致吧?跟我们完全不同啊。我们用得是形象思维:瀑布像布,稻草人像人,摄像机像针孔。英语人没有形象思维,他们用得是老老实实地描述:瀑布是水下来,稻草人的作用是吓乌鸦,针孔摄像机的实质是隐藏的摄像机。

  犹太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们学英语则是:
  汉语一思考,英语就出错。
  毕竟,中国跟英国、美国,地理上相距万里,习俗上千差万别,中国人种地,英国人打鱼,不谋而合(正迁移)是少数,各讲各的理才是常态。因此,才有一堆堆的书在讲中式英语的错误:


  上面这些书在我看来,罪魁祸首只有一个:用汉语的想当然说英语。
  忘记汉语的应该,接受英语的应该。
  Take English as it is.
  接受它本来的、自然而然的样子,不会的单词和语法老老实实去学,不要用汉语思维去猜想、预测、套用,你的英语才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