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五
(2011-04-20 08:4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岁月乳山 |
为农产品插上品牌之翼
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系列报道之五
----“ 随着各类秋季农作物的成熟,最近,针对乳山农产品的抽样检测也多了起来:检验检疫部门抽取大姜样品;乳山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抽取各类初级农产品样品;华隆食品工业公司等企业抽取花生样品。不论抽检单位是哪一家,结果却只有一个:合格。这表明,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作用下,乳山农产品的质量已向着预想的目标迈近。
然而,正如采访中乳山市大孤山镇上册村党支部书记丁京峰所言,“质量再好、产量再高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也等于‘零’。”为了使品质不断提升的乳山农产品能够在市场叫响,乳山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正努力探寻着塑造乳山农产品品牌的可行之路。
推行可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
作为乳山市花生制品出口的龙头老大,华隆食品工业公司一年经过威海口岸出境的集装箱多达700多个,1万余吨花生制品的原料来自乳山及周边县市的二三百个村,源头十分广泛,但在公司基地管理部部长宫本善的眼里,这每个集装箱的身后都有一根“线”,无论这些集装箱走到哪里,只要需要,他随时一拽这根“线”,就能拽出这些花生制品从花生地到生产车间再到装箱起运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时间、地点、责任人一个不落。
这根“线”就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引导出口加工企业建立的产品可追溯体系。
据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副科长何金英介绍,当前,各国纷纷把技术性壁垒作为调控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频频利用技术壁垒措施遏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高,涉及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防止我市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触碰“红线”,一方面,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所有的出口农副产品企业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地,对基地实行统一施种、施药、施料、防疫和管理,另一方面,则要求所有的出口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所谓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就是从种植基地管理、原料验收、原料贮存到产品加工、产品包装、成品储存,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记录。如种植基地管理环节,用药、施肥、播种等情况都必须有记录,原料验收环节要对每批原料检查并加挂追踪标识卡,加工时质检员要将加工检验情况详细记录,包装时每件外包装上要盖含有企业登记号、产品生产顺序号的批次号。这样,一旦哪一批货出口时出了问题,就可以根据批次号,找到该批次号的生产加工检查记录,通过检查记录追溯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日期及基地编号,从而弄清问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和具体责任人,从而查遗补漏,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发生。”何金英说。
宫本善告诉记者,正是依靠这种可追溯制度,不少药残超标不适合种植出口产品的地块被公司从基地中剔除,一些不合格农产品被企业拒收,另外还有不少不合理的操作环节“浮出水面”并被加以改正,从而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出口风险。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有了这个保证才有可能叫响产品品牌,而有了品牌,产品才有可能让农户获取更大的收益。”乳山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动植检专家曲径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领导小组正致力于让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在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建立,还要在众多面向内销市场的农产品基地推广,眼下部分商家和企业已在进行这样的管理尝试。
构筑合作平台,打造乳山农产品品牌
9月9日,烟台正太集团董事长唐大勇的手与乳山某酱菜企业负责人的手握在了一起,标志着两家企业开始展开实质性合作,向着打造和推出乳山农产品市场品牌的目标迈进。
以致冷设备等机械制造为主业的烟台正太集团进军农业领域,是冲着乳山区域化管理而来。
唐大勇告诉记者,正太集团原本只是瞅准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以及乳山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想凭着自身制造致冷设备的优势进军农产品冷藏业,因此在乳山投资2亿多元,建起了一个3.2万吨的果蔬气调库,并没有打算介入乳山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正太集团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是放在了无工业污染、传统种植方式保存良好的四川省青川县。但今年乳山推行区域化管理后,让唐大勇改变了主意。
“眼下,想寻找一方没有遭受工业污染侵袭的土地不是很容易。乳山以前的农业基础不错,有不少像育黎镇这样工业污染少的农业乡镇,区域化管理又管住了农资市场,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系数,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决定把原本放在四川的一个项目拿到乳山来投资,与乳山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旨在形成一个集储藏、加工、物流、营销于一体的完整的农产品经营链,把乳山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唐大勇说。
唐大勇的思路与乳山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领导小组的想法不谋而合。曲径告诉记者,以往乳山的农产品销售不外乎两种渠道,一种是由企业加工后出口,一种由当地居民消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销的产品质量要好于内销产品质量。但随着乳山区域化管理的实施,眼下这种外销和内销农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在逐渐消失,内销农产品也同样具备了越来越高的质量。可如何将乳山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一个物有所值的价格回报?这是摆在领导小组面前的一个新问题。现在,正太集团的果蔬项目让领导小组看到了突破口。
“由于农产品种植有分散种植的特点,政府想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推向市场非常不容易。相比于政府,企业在打造农产品品牌方面显然更易操作,特别是正太集团在乳山3.2万吨的果蔬冷藏能力,恰好具备了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归拢到一家企业门下进行品牌包装、打造、上市的能力,只要在产品质量上把好关,乳山众多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就有可能借助正太集团提供的大平台,在整体包装后走向市场、叫响品牌。至于正太集团如何与农户有效结合、形成质量安全控制链的问题,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出口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曲径表示。
据了解,目前,正太集团已同育黎镇南油村合作,通过土地流转拿到了200亩地作为试验田,开始了高质农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新模式的试验。试验田的农作物从种子到肥料全部由正太集团提供,村民只需按照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即可。至于村民与正太集团的利益分配模式目前也正作为另一个课题在同步展开试验。同时,一个由国内一流品牌策划专家组成的团队已抵达正太集团总部,开始为正太集团打造乳山农产品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策划,乳山基础无公害农产品走出乳山、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日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