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示波器的使用
(2015-01-28 14:41:11)
标签:
教育 |
教学案例:示波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步骤练习,重复练习、交叉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调节面板上的旋钮、开关、按键,使示波器出现一条水平亮线并校正示波器的方波信号
教学难点:画出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教学过程实录:
一、 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示波器的图片
示波器的定义——显示波形的仪器。
将你将要使用的示波器的型号记录下来: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学习新课
任务一:认识示波器
1、 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器的显示部分。屏上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多条刻度线,指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平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
水平方向分为
2、 旋钮、拨动开关、按键、探头、端子
任务二:让示波器工作——屏幕中间调出一条水平亮线
步骤1:检查示波器的电源线,有没有接好。
步骤2:按下电源开关——
步骤3:让所有按键弹出,所有拨动开关置于左边,所有旋钮转至中间位置
(每个旋钮上有一条深的凹槽(或凸条或标记点),将凹槽旋至向上)
屏幕上将出现一条水平亮线。
若是不出现水平一条亮线?调哪些旋钮?
(提示:找到SWEEP TIME / DIV,调节该旋钮)
步骤4:找出调整显示亮线亮度的旋钮
任务三:对示波器进行校正
步骤5:将探头从CH1通道
步骤6:探头的红色夹子夹到示波器上左下角“CAL校正”的端子上,CAL端子是校正用电压端子,可得到方波信号。
步骤7:将示波器上3个“CAL校正”旋钮 顺时针旋到底
步骤8:显示校正方波信号,参数为:
1VP-P——
1kHz =
步骤9:调节幅度旋钮
注:若波形向左或向右快速移动,则调节示波器右上角的“LEVEL”旋钮,让波形稳定。
记录:
(1)幅度旋钮档位:
峰峰值 =
(2)时间旋钮档位:
周期
=
任务四:关闭示波器的电源,取下红色夹子。每组2位同学交叉调乱对方示波器的旋钮、拨动开关、按键等。每组同学按照任务一、任务二,重新做一遍。
任务五:在坐标纸上画出校正的方波信号
步骤1:将CH1(或CH2)通道的“AC—GND—DC”拨动开关置于“GND”,使荧光屏上水平亮线处于在垂直方向中间位置,也就是水平轴(时间轴)。
步骤2:在坐标纸“0”位置处画一条水平方向的时间轴,箭头处标注时间旋钮档位。
步骤3:将CH1(或CH2)通道的“AC—GND—DC”拨动开关置于“AC”。
在坐标纸上画出垂直方向的幅度轴,箭头处标注幅度旋钮档位。
三、课堂小结:
检验示波器正常工作描述:
打开电源,所有按键弹出、所有旋钮旋至中间位置、所有拨动开关置左,3个“CAL”顺时针旋到底
主要熟悉了“聚焦旋钮
四、教学反思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焊接练习已经有一段时间,接下来将进入电路的调试阶段。调试过程中将使用到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仪器,于是就针对教学的这一现状选择了示波器的使用这一课题。示波器的使用这个课题选题比较好,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本次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按步骤进行操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方法比较合适。但是由于第一次接触到电子仪器,面板上太多的旋钮、按键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课件上,应事先将主要旋钮按键的图片拍摄下来,这样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实物图片能很快找到仪器上的实物,从而很快了解旋钮的名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