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沧浪之水》池大为形象

(2017-11-27 14:06:29)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精选

浅析《沧浪之水》池大为形象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本是屈原《渔父》里面渔夫的唱词,在本书中寓指一种为官之道。《沧浪之水》在描绘了池大为这个有自己信仰、又坚持操守的有棱有角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官场中是如何处处碰壁,又是如何艰难的心理挣扎中求的进步、被磨砺得圆滑,同时也把卫生厅一些官员的曲意逢迎、溜须拍马描绘的有声有色。

《沧浪之水》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先生于零三年出版的一部官场小说。阎真先生以其犀利的刀笔和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无职无权的公务员池大为混迹于官场,心中空怀壮志,奈何无职无权,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又横遭别人的冷遇,到时来运转,掌握厅里的生杀大权。其升迁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又险象环生,人生履历充满五味辛酸。全书也深刻透露出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与金钱权利面前的艰难抉择,以及在官场黑幕前的毫无办法,最终为社会所同化的悲剧。

池大为刚开始是一个毕业的研究生,也算是经受现代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但他一样也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的人生态度,他的人格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宁折不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理想。但是,在现实处处碰壁,池大为仗义执言却遭挨整,身有才学和抱负却无处施展,面临众多不平却无处诉说。在不断遭受各种各样的打击下,他进行着精神的痛苦挣扎和裂变,他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最后终于和世俗权力握手言和,并且通过自己的算计和聪明换来了自己的成功。但是他的精神却失败了,在坚守分子理想中他随波逐流、融入现实,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是一个精神的失落者。

池大为从最初的清高孤傲到后来的握手言和,每一个细节都无不体现出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坚守良知与底线你就无法照顾好家人,想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你就必须抛下自己所有的骄傲和底线,与当初自己最为不屑的一类人同流合污,这不是一个人亦或一群人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悲哀。

年轻的池大为带着青春的梦想进入了卫生厅,他想履行自己作为医务工作方面的职责,按照自己的信仰理念工作。作为卫生厅首个研究生毕业的办事员,自然想到自己应该受到很好的待遇,可自己努力工作,正义直言却屡受领导的责备与冷遇。“当池大为看到血吸虫病的调查报告有着很大的虚假成分时,敢于向黄主任提出,黄主任却批评自己年轻过于激进,不理解情况。其实自己一路参与调查研究,数据都是自己亲手算过的,怎么提交到厅里时就变了呢,难道仅仅调查的地方是马厅长的家乡?”坚持原则却备受指责,就连自己的好朋友小莫也成了开会时批斗自己的对象。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按原则尽心工作,却得不到厅长的赏识,而那些喜好逢迎、处事圆滑的卑略小人却能赢得马厅长的欢心:跟随马厅长去桃源县视察工作,当地领导在一个豪华酒店里接待,经理亲自拿了酒来,服务小姐想接过去,经理晃过了她说:“上菜去。”把酒从纸盒中抽了出来,准备斟酒。殷局长说:“我来。”把酒接了过去,给童书记再给马厅长各斟了一杯。巫副局长又接过去说:“我来。”又给殷局长斟了一杯,再给我和丁小槐斟了。看着酒瓶转了这么几次手,我想:“学问啊,学问。要把这份精细用到工作中去,那中国人真的是了不得”。

看到那些地方领导的曲意逢迎,池大为自然是不屑的。作为知识分子来说,年轻的池大为虽只是一个卫生厅专员,但也想也所为,但是现在的他并不了解卫生厅有条潜规则,他只是一味的认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要做一个好人,心中有一种作为知识分子的清高,他不屑于那些沽名钓誉、溜须拍马之人。

当他看到有人乞于卫生厅门口但并无人问津;厅里的领导利用公车随意出行,这完全有悖于厅里的规章制度啊,于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告诉他,你要制止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可是会议上并没有人响应池大为,人们都是睁着眼说瞎话,这让正直的池大为很是不理解。他不知道的是这种“不正常”其实在圈子里很正常,更危险的是,他已经触犯了厅长的利益,因此后来被下放到中医学会。

当妓女在观众面前大谈感情,反腐倡廉的人却因贪污腐败入狱,那么这个世界就乱了,至少在现在的池大为的思想中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心中还在做一个好人和做一个“演员”之间挣扎。他不懂得为什么那些手握实权的人嘴上高喊为人民服务,但做法上有是另一种;他不懂得这些人也是知识分子,为什么在那么多的不正常想象面前无动于衷;他不懂得为什么自己提出想法反而横遭排挤,甚至下放。一切的原因在于,他的良知和信仰还在,他的心里也常常在反思,反思自己到底是要做一个好人,保留知识分子仅存的一点良知还是要像丁小槐那样做一个“有进步”的人。但是此时的池大为还是一个执着理想的知识分子,也只是此时。

市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利益最大化,清高和善良那只是怯懦无能的另一种说法,好听的说法,这是晏老师教给池大为的。这的确是有道理的,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谋利时,只有你仍以知识分子的清高自居,结果只能是“清而不高”。在众人的劝说中池大为也明白了这个现状,以及受排挤的原因,但他是不屑于或者拉不下脸来参与那种非君子所为的时俗中,但现实的生活又一直在逼迫着他,因此他的心中是复杂的、矛盾的。即使是有着集天下大任于一身的豪情壮志,有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救世理念,但是在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社会面前,也会显得单薄无力,因为这个世界是现实的,没有物质做基础,一切从何谈起。

面对一系列的现实打击,他屈从了,乖巧地依附着别人,从此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瞬间所有梦寐以求的东西都拥有了……

虽然妻子董柳能忍受和他在一起过艰苦日子,可当儿子出生后他不得不考虑以后的生活问题,就算他自己不吃不喝,也得为儿子着想。如果说众人的劝说以及生活的所迫是量变,那么池大为能给自己最鄙视的人送礼则是质变的开始,因为他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尽管心中有着极大的不情愿,去给那个小人送礼、陪脸说笑,但他心中已不再是那么自责了,因为他要为自己儿子以及整个家着想。这是他为自己找的理由,这样心中也会稍微有点安慰。

以前的池大为总是那么的清高,可现实的激流急剧冲刷着他业已矛盾的良知,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与其守着那份清而不高的高贵,让自己心底仅存的一点信仰把持着自己的思想,不如去追求那份虚拟的尊严与真实的利益。只有当你真的坐到那个位置一切荣耀、鲜花掌声都会纷至沓来,因为在这个按实力分配利益的社会高唱理想是可笑的。追求进步就得有舍弃,而池大为舍弃的是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要做一个好人的理念,按照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现实社会生存是不可能的。

当舒少华集结众人准备搬到马厅长时,“我”犹豫再三却没有参与,因为不管怎样最后失败的一定是舒少华,他列举的七大罪状也会成为七大功绩,为了自己的前途,保住自己的帽子,这也是“我”追求进步的重要一步。大人物是讲情面的,你支持了他,他必定会给你回报,这也是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以后也就不会有人再跟着他走。于是“我”违心的去马厅长那里告密。当然当舒少华一派溃败后自己的官运也亨通了,房子问题也解决了。此刻的池大为也深深感到,钱和权这两个俗物虽以前为自己鄙视,但现在自己却深深喜欢上了它。因为他已经上路了,明白了圈子里的游戏规则,参与就必须遵守规则。

在放弃自己的操守向现实妥协的过程中,他的心里也一直在斗争,可每次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时都有现实的理由解释,最后池大为自己也给了心安理得的理由:这些事给了我极大启发,一个人吧,只要他不把自尊看得那么重,放得下脸来,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一个小人物,把人格自尊吊那么高,那合适吗?太奢侈了,实在是太奢侈了。看着别人那鼓囊囊的皮包,自己的心不也跳了几跳吗?我也不是个吃素的人,只是战胜不了自己。报纸上天天在说战胜自我,战胜自我,今天才明白了一点奥窍。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这话可不是随便能够说出来的啊。这是一切成功人士的心得,其中的精义,他们是秘不示人的,要靠自己去体悟。其它人吧,把这句话放在口里念一念,其实并不真正懂得。

《沧浪之水》反映的当今知识分子的现实遭遇及其心态,揭示出的不是个别知识分子向世俗权力的投降和精神蜕变,而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在理想幻灭之后的全线撤退。正如主人公池大为所说“大家不约而同都走到这条路上了。说好听点吧,是梦醒了觉悟了,看清楚了不骗自己。说难听一点吧,是堕落了放弃了,只剩下自己了。”《沧浪之水》正是通过池大为的形象揭示了知识分子的悲哀,虽然他也经过了痛苦的心里正杂,却也最终成为了时俗的妥协者。

文新院16级汉一班姜美霞16000601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