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7-03-29 09:33:18)
(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说说我的家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 关心、体贴家人。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与家人的合影,以作介绍、交流用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吧。
2.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教师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3.介绍自己的家。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我先来说说我的家。(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六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指照片介绍)我们家共有四口人。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这个就是我。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从“我叫
(3)小组交流: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说一说。
(4)击鼓传花,全班交流: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家庭成员,介绍一下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例1:这是我的爸爸,他是一名医生。这是我的妈妈,她平时很关心我的学习。
例2: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你们看,中间这个就是我。我爸爸很喜欢上网,我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5)诵读儿歌小结: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大家多爱自己的家啊。来,让我们一起诵读儿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大家庭里欢乐多
教学目标:
1.从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教育等方面体验、感受家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无微不至的爱。
2.体会成长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关爱。感受自己的成长不光是外形有变化,内在也有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教育你的?
2.游戏: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你们的家人是怎样关心、教育你们的?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
(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见教科书),火车“呜呜”开动。
3.感受体会: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学文思考:(观看36-37页6幅图)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
4.教师小结:
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家人养育我
教学目标:
1.从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教育等方面体验、感受家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无微不至的爱。
2.体会成长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关爱。感受自己的成长不光是外形有变化,内在也有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自己的“全家福”,做好示范准备。
准备歌曲《吉祥三宝》
教学过程:
(一)“全家福”展示
1.教师示范,了解“全家福”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想看吗?请小朋友们找找老师在哪里。
2.小组介绍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全家福”,在四人小组中作交流。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学生并对学生的介绍做到心中有数。
3.全班交流
先由教师指名学生上台交流,再由学生推荐交流。
拓展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全家福”上的人有多有少,不管人多还是人少,这都是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家人之间你关心我,我关心你,亲亲热热在一起,多幸福呀!小朋友爱自己的家吗?
(二)好歌共欣赏
1.小朋友们说得都特别好,这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好歌曲,下面我就把这首歌介绍给大家。
2.了解歌曲: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名字叫作《吉祥三宝》。在歌曲中,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
3.是啊,太阳、星星、月亮是吉祥的一家,花儿、叶子、果实是吉祥的一家,爸爸妈妈和你也是吉祥的一家。我们来学一学这首歌吧。
4.再次播放歌曲。可引导学生表演动作学长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人关爱我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关心家人,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爱。
2.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成为家里的小主人,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感受家人的爱,并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爱。初步 感受作为家庭中一员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父母为孩子操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同学们,父母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画面(父母为孩子操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观看交流: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交流。
3.小结要点:请大声对父母说出你们的爱吧!
4.学文明理:
(1)看41页四幅图,说说你想怎样对家人说出自己的爱。
(2)想一想:当父母听到你的爱时,他会怎样想、会对你说些什么?
5.角色扮演(学生小组活动):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邀请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6.学习探究
(1)教师导入:爱,仅仅说说是不够的,还要用行动去表达。请用行动告诉爸爸妈妈你们的爱吧。
(2)学习思考:引导学生看42页的三幅图,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行动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并在课堂上分角色演一演。
(3)交流体验:当你关心、体贴家人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父母、长辈得到你的关心后,他们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对你说的?
(4)教师小结:
父母、家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要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的爱。
第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手捧出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全家福”、欣赏歌曲、交流幸福一家人的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和感受家庭幸福,学会有爱心地生活。
2.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爱,并把爱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为家庭成员增添快乐。
教学过程:
(一)我做“开心果”
1.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嘉宾: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呵呵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是想办法给全家人带来快乐。2.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开心果”做朋友,回答它的问题吗?
3.问题游戏:
(1)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3)请说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4)请说出你在家帮助大人做过哪些事情。
4.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懂事、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那么,小朋友都愿意在家里当一个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吗?
5.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在平时,小朋友们还能做哪些事让家人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我们来分角色演一演。
6.每组推荐代表表演,指导学生评价,相机进行肯定和鼓励。
7.听听“开心果”的话: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现在,我想给你们提一个问题:作为家中的“开心果”,今天回家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8.小组讨论:今天回家后怎样当回“开心果”?
(二)活动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能经常为家人做事,让家人开心,真正成为家里的“开心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4.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
2.使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用具:课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书包、书本。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想想自己整理过什么物品,自己回家整理一件物品。看看你是怎么整理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整理有什么好处?
2.如果自己不会整理物品,看看家长是怎么整理的。
3.自己曾经整理物品时的录像。
4.教学器材:衣物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明书包、书本模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明理:
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4.根据学生的话总结:
(1)妈妈给收拾书包的,引出有条理。
(2)再问谁是自己整理的,引出自己会整理,板书课题:我自己会整理。
5.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收拾有什么好处?
6.比赛:(1)老师准备两个大的透明书包,用泡沫塑料做的书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
(2)指导两名学生分类表演收拾书包。
(3)学生观察、比较、评析。
二、师导:会整理、有条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1.录像:消防员出勤前后
2.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3.录像:杂乱的施工现场
4、学生谈体会
三、导行:整理自己的书
1.师出示当天课表,让学生把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上。2.请学生对放在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并确定哪些该放进书包里。3.说说你想怎么整理,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4.实践:学生自己收拾书包。师指导以整齐、分类清楚为原则。5.师:一天玲玲到帅帅家串门,看到帅帅在整理书架,她也要帮忙。
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吗?
他们合作得怎么样?
四、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为四大组:书籍组、衣物组、文具组、床上用品组。2.整理原则:方便美观
3.学生自由选择,结合小组
4.学生分组整理
5.指两名介绍整理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五、小组讨论:
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
2.录像: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
3.评选谁是“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