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树那样活着》

(2022-06-07 15:57:41)
分类: 读书感悟

培养孩子的自理独立和家长的温暖陪伴从来不是矛盾的。傅雷的儿子傅聪20岁出国深造,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的信成为著名的《傅雷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就算傅聪身在异国他乡,他扎根的土依然是家,是父母,是亲情。

与之相反的是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后,就让孩子彻底长在了新的土壤上。经历了最初一两个月的不适应之后,孩子似乎能习惯宿舍生活了,于是父母松一口气,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周末孩子放学回家,父母问问“学习怎么样啊?考了几分呀?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同学关系怎么样?”时间长了以后,父母发现孩子似乎和自己话越来越少,和同学关系越来越亲时,父母从小小的失落变成了大大的欣慰,嗯,不错,独立能力终于培养起来了。草长莺飞的春天里,天空没有父母和孩子放飞风筝的欢声笑语;枫叶荻花的秋风里,水边山间没有父母和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惬意;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窝在空调房里,一人一个手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每年搞感恩父母活动时,孩子和父母一起蒙上眼睛,听演讲者声情并茂讲述父母恩情时,我发现哭泣的父母很多,哭泣的孩子很多,但是真正采访孩子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很冷静的一句话:“演讲者把我讲哭了。”“大家都在哭,我受感染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要借助于别人的煽情才能潸然泪下,而不是自己由内而外感悟到的,那真是令人感慨了。

作文中,孩子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只剩下下雨送伞、生病送医院了。而父亲的形象,只存在于教自行车,或者教教游泳。

我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文字里、言语里,努力地寻找着父亲母亲们的身影,寻找着家的存在。那是孩子们的根生长的地方,是给予孩子们终生安全感的土壤,是人这一辈子未来发展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