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旅行之天水

(2025-09-17 21:00:06)
标签:

城市

二十九

分类: 行旅随感

天水市,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之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设秦州,从此有秦州名称。1913年撤秦州设天水县。1985年天水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这样有历史的城市,当然现在还留有诸多痕迹。

比如伏羲庙。据说先祖伏羲生于成纪(今天水一带),所以天水自古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的伏羲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四进四院的宫殿式建筑群沿中轴线排列,包含先天殿、太极殿等10座古建筑和6座新建筑。主建筑先天殿为最古老建筑,其后的太极殿有明代木窗透雕团龙、团凤,被誉为中国古代木雕艺术精品。伏羲庙里有37棵古柏,都在千八百年以上,也就是说明朝建伏羲庙之前,这些柏树就在那里了。如果树能说话就好了,这么多年过去,伏羲庙里一定有很多故事。

    出太极殿,后面单独的院落朝东的门是天水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主展览是文化天水。出博物馆北门,往东双桥中路上回头拍照民房,据说能照出布达拉宫的感觉,所以谓之小布达拉宫。古与今、老与新、天南与地北就这样不知不觉牵连在一起。

伏羲庙对面不远是“天水古城”,这是一个结合古建筑打造的游览街区,游人很多。有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民居建筑遗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我只是一走一过,没有细看。据说天水古城有独特的五城连珠格局,即明清时期因地形条件形成的城市布局,由东关城、大城、中城、西关城和伏羲城五个部分组成,主干道贯通五城,巷道多为南北向。天水的水,叫籍河(据说是不带竹字头的字,读“xi”音西)是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横贯天水市北部,此水并非从天上来。

天水还有古老的玉泉观。始建于唐代早期(约7世纪),初名北山观,宋代改称天庆观,元代因梁公弼题诗山寺北郊,名山玉泉而定现在的名字。玉泉观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建,包含玉皇殿、玉泉仙洞等90余座古建筑,融合了元、明、清三代风格。依山而建的玉泉观很大,建筑散落在山上的样子,很有古意,令我意外。可能这就是天水市的历史文化氛围吧。游览玉泉观时,正逢雷雨,很急很大,天降天水,但云一过,雨便也过去了。玉泉观旁有“岱庙”是清朝建筑。在街上闲逛时还偶遇了天水民俗博物馆,好大的四合院,据说是明代古建筑群。随便走走,感觉天水是一个古迹比较多的城市,看来明清之际,这里亦曾富庶繁华的。

到天水,当然去看了麦积山石窟。这座位于秦岭西端北侧,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又因为山上开凿了众多石窟,而名闻天下。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据说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但实际可供参观的窟龛造像不多,壁画更是看不到。我只看见了位于东崖中部13号窟的俗称东崖大佛的佛像。据介绍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是浮雕石胎泥塑的一佛二菩萨像,也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依山而建,展示在外。还有9号窟(又称中七佛阁)是没有遮挡展示的,这是北周时期开凿的大型崖阁式洞窟,以并列七龛的独特布局和宋代重塑的19身造像著称。其他的几乎都被用细网精心遮挡着,甚至还有的用铁门遮挡着。

其实,多年前就来过天水,只除了记得麦积山,别的全没了印象,好在重来,终于看见今天的天水,文化韵味很浓的天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审美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