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行之蚌埠
(2025-06-07 16:19:07)
标签:
城市二十一 |
分类: 行旅随感 |
蚌埠市,安徽省辖地级市。蚌埠意为遍布河蚌的码头,那肯定曾经河水很大啊。于是到蚌埠先找水,了解到蚌埠市地表水以淮河为主,且就在“裔家湾”附近有蚌埠闸,往之。“蚌埠闸枢纽,位于千里淮河中游,横跨蚌埠市禹会和淮上两区,是淮河上历史最为悠久、流量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始建于1958年底,1962年基本竣工,历经近60年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由28孔节制闸、12孔节制闸、双线船闸、水电站、分洪道、3.37公里堤防组成,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这便是蚌埠闸的很有技术内容的介绍。
我在蚌埠闸上走了走,其实这是一个大坝,坝上双向通车。我测量了一下,蚌埠闸这一块儿的淮河宽有880米左右。从闸上往东往西看去,河水平静,一望无际,只是看不出这河水是不是还有蚌生存其中。
到了蚌埠才知道,这里有个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南北分界线从自然地理的分界来说,学术界公认的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气候的分界线,还影响农业生产方式、植被类型、水文特征,甚至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等。以淮为界,可分平原山地、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蛮北侉、南茶北酒,地域风情各异。蚌埠这个南北分界线标志,是一个醒目的天蓝色和火红色管柱为主的雕塑,叫“火凤凰龙”,由艺术大师韩美林设计,高39.9米,重100吨,2006年建成,位于北纬33.01度,东经117.31度。雕塑主体由八根钢管组成,四蓝四红,蓝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征北方气候寒冷,红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征南方气候温暖,中间镶嵌青铜珍珠,表示蚌埠地处南北之间,也呼应蚌埠“珠城”之称,雕塑顶部为腾龙造型,与旁边的龙子湖的传说契合,底部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镇守四方。
说起来,蚌埠城历史很短,是火车带来的城市。但蚌埠地区历史很早,“西尤的旧石器划破了淮河流域的蒙昧,双墩刻划符号氤氲着中华文字的曙光。沱河侧畔,史前城址历经千载风霜;涂山脚下,禹合诸侯共襄万国盛会。古墓恢弘,补钟离佚史;霸王末路,奏垓下悲歌。曹魏同孙吴对峙,南梁与北魏交兵。涡口的水流回荡着宋金冲突的战鼓,淮河的波浪激荡起元末义军的怒号。”“清朝末年,怀远、灵璧、凤阳三县交界置三县司,蚌埠城市的雏形呼之欲出。民国伊始,津浦铁路横亘淮河穿过蚌埠,列车呼啸代替了犬吠鸡鸣。淮海喋血,剑指江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呐喊仍旧在孙家圩子的天空中回响。城市苏醒,工业起飞,‘把蚌埠建成重工业城市’依旧在皓首苍颜的记忆里留存。开埠百年,这座城市走过了多少辉煌。”这段从蚌埠博物馆看来的介绍基本就是蚌埠这个城市的历史的缩写了。
蚌埠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双墩文化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被称为“七千年前的微笑”,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室介绍这位:小圆脸、月牙眉、大眼睛、微微笑的少女。这座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1986年出土于蚌埠双墩遗址,距今约7300年。双墩先民在陶塑原材料里加入了云母粉末,人像上闪着点点星芒,仿佛化了“亮片妆”。此外,它脸上的10个“洞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雕题纹面”最早实物例证。“面部的雕题与纹面,氤氲着神圣隐秘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神追上古;嘴角的莞尔一笑,包含着温情脉脉的问候,千年的隔阂涣若冰释”。是的,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吧,即使隔了几千年,今天看着那份美依旧。
有时候我会想,我这样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似乎没记住什么,但是走在其中时那份美的享受已经浸润了我的生活,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