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珠宝的女子
(2025-05-01 19:53:07)
标签:
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读了史书鹏的《我的珠宝人生》,以为是讲珠宝的书,便翻了翻,发现不算是讲珠宝的,应该算是一位珠宝从业者的一些工作经历介绍吧,说白点儿就是一个玩珠宝的女子的故事,但写得活灵活现真实有趣,便一口气读了下来。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她在珠宝行业的成长旅程。从童年时期的珠宝启蒙到青春期的自我探索,作者逐步形成了对职业的萌芽和追求。通过深入珠宝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翡翠市场和公盘体验,她逐渐理解了行业的运作机制。在缅甸和国际市场的珠宝寻宝之旅中,作者探索了宝石资源的多样性和市场的复杂性。在国际珠宝市场和不同文化之间穿梭,她通过观察和思考,实现了个人成长和视野的拓展。”这是本书的简介,也概括了本书的基本内容。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命定的喜欢”,写作者和珠宝的缘起。作者说对珠宝自己有“命定的欢喜”,因为年幼时住在姥姥家,“处处可见的花纹:桌面、椅子靠背、箱笼把手、蚊帐龙钩、洗脸的铜盆、甚至房檐上的瓦、门口的角砖……”瞧瞧,这些物什,不是一般农村人家能有的,而能入了当时小孩子的作者的眼,可说是命定的喜欢了。还有作者幼年时“与珠宝的初次邂逅”,第一次看珠宝就看见了金玉“步摇簪”;而作者的“第一笔巨款”来自于一块袁大头换来的100元钱,而对这件事儿的描述,特别是小孩子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活灵活现又妙趣横生,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第二章“呼啸而过的青春”,从练摊儿开始,到有了“小铺”,到“小铺”被某人打包买走。在作者轻松活泼的描述中,其实能读到作者为之所做的努力和坚持。第三章“烈酒与江湖”,从肇庆四会天光墟讲起,讲述作者第一次大价钱买入翡翠毛坯而换来巨额利润,以及如何在翡翠里穿梭,练就自己识货的双眼。第四章“翡凡人生”,说到揭阳“阳美玉都”,“由于常年看石头积累了一点眼力”这一次和胡氏夫妇的交道入手了三颗翡翠蛋面,等等。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在三十多年的“老把式”面前,要求把蛋面用另外的方式打磨,也因此成就了不一样的“起货”,也便有了不一样的“木那种”。从这些直白的描述里,可以看出结果后面的辛苦努力。第五章“寻宝大冒险”是从讲述自己到武汉大学进一步系统学习珠宝知识开始,说到“整个人生通过不间断的广泛学习”,以及“板砖厚的专业书无盲点地背几本就好了”,看似玩笑的话语,其实是作者为懂得珠宝所做的努力。还有,除了书本的学习,讲了到缅甸的惊心动魄的实践。应该说作者确实是“以执着为师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第六章“在路上”,讲了在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因为珠宝和人的交往经历。“也许我要的太多,背起行囊又是下一个日落”。这便是全书的内容。
掩卷,很为作者取得的成绩惊艳,但也从字里行间也深深读到这结果背后的辛苦。
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喜欢’从来都是标着底价的字眼,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候不配谈喜欢,尤其是远远超出能力之外的迷恋”,人生的哲理便在此了。其实,能知道自己该不该喜欢,是一种智慧。而为了喜欢,不懈地去追求去努力去行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