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2025-04-04 15:31:29)
标签:

龚鹏程

读后感

分类: 阅读笔记


    读完龚鹏程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总的来说我没有读懂,可我也从中知道了一些先生的观点。

书的推介是这样概括这本书的:本书试图从“人”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多个层面,包括体气、饮食、男女关系、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古代文化在这些领域的独特处理方式及其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本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形态、优缺点,并正本溯源,分析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误解及其由来。同时,本书也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的再生可能性进行了期许,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可能的再发展机遇。我以为这个推介精准而周详地概括了作者的意图。但我的认知有限,理解起来还是很费思量的。

本书亦是十五讲。第一讲,体气:感诸万物,说中国人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不以心体为二元对立,而是去感知外物。第二讲,饮食:礼文肇兴,中国文化在饮食上有较多的体现,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礼,也就从会餐分食开始了。第三讲,男女:人伦渐备,也就是说“人伦造端于夫妇”,人与人之间的礼仪从夫妇开始。第四讲,封建:立此家邦,敬人神、立制度、厚人伦,这一讲等于是从家庭讲到了社会。第五讲,道术:内圣外王,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是一整套制度与文化架构。第六讲,天人:通乎神明,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神人关系,非超越性的天帝,非奉戒待救的人,自然自在的天道。第七讲,王官:理性的礼制社会,龚教授从“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王官本于宗法礼教,理性化的支配形态,社会变迁下的官学”几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第八讲,史学:史官与历史意识,从几个纬度讲了史和史官和王权的关系。第九讲,用思:思维模式与方法,作者认为,到周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定型,即本末、始终、阴阳、中和及系物以数是国人思维的模式。第十讲,抒情:气感愉悦的世界,从风、气,讲到声、乐,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第十一讲,忧患:德业政治的担当,似乎是在讲国家治理的形成过程。第十二讲,周公:文化实践的圣王,作者认为周文王提出了“畏天命,尊德性”,而周公则创设制度,把德治社会的理想全面体现于典章制度中,即文王理论的实践。第十三讲,画歪的脸谱:孟德斯鸠的中国观,从孟德斯鸠的论著中阐释孟德斯鸠中国观的不正确。第十四讲,由法律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基本概念是西方并没有了解中国的法律就给中国法律下了结论。第十五讲,华夏文明的异化与再生。人是在历史中活动的,且与历史互动。中国传统文化史在传承中创造到今天的。

是囫囵吞枣地强制性地读完这本书的,总觉得在未知的领域去知道点儿总是好的。但毕竟才疏学浅,虽然字儿都认识,但其含义理解起来好多地方是吃力的。感觉教授研究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思想脉络,讲述他认为的中国人的思想形成过程,同时和国外的一些思潮相比较,说明我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思路。

说实话为什么书名叫“传统文化”我不是很理解,我以为的传统文化比如儒家比如道家的学说等等。我还是需要多学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