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现当代文学讲座名篇

(2025-02-17 19:32:09)
标签:

陈思和

读后感

分类: 阅读笔记


读完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很欣喜。

偶然翻到“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这是一套旨在配合高校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为本科生通识课所用,感觉应该是不难的,便找到喜欢阅读的文学来读,就是这本书:本书由著名文学史家陈思和教授撰写,旨在通过细读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带领读者领略文学作品的内在精微之处。书中涵盖了从鲁迅到莫言的丰富作品,展现了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陈思和教授揭示了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和精神内涵,强调了文本细读在文学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审美体验。

全书分为十五讲,第一讲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讲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先锋之作:《狂人日记》,第三讲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知堂文集》,第四讲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第五讲新文学由启蒙向民间转向:《边城》,第六讲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第七讲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第八讲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第九讲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第十讲浪漫·海派·左翼:《子夜》,第十一讲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第十二讲怀旧传奇与左翼叙事:《长恨歌》,第十三讲“文革”书写与恶魔性因素《坚硬如水》,第十四讲法自然与重返民间:《秦腔》,第十五讲站在诺贝尔讲坛上的报告:《讲故事的人》。从这十五讲的标题便可看出全书的内容,第一讲教授阅读没有针对专门的名著,第十五讲莫言的《讲故事的人》是一篇讲演稿,其他十三讲都是作品,或散文或诗或剧本或小说,其中阎连科的《坚硬如水》我是第一次听说。

像听讲座的感觉在读这本书,很新鲜;听一个人这样细致地讲一部作品及其作者的一些经历,很过瘾;以回望加俯看的视角去检索现当代阶段的文学作品,并加以仔细端详品评,受益良多。

鲁迅是新文学的旗手,其《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先锋之作;周作人的《知堂文集》是一部自选散文集,也是其创作成熟期的作品。陈思和教授认为鲁迅与周作人的文学实践发展到1930年代就形成了新文学传统的两大流脉:鲁迅为激进的战斗传统,周作人是一种另类的传统,无以命名,暂且叫作“爱智”。大体意思是:葆有一己情趣,吸纳各种知识,坚持文化批判,如此而已——即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也就是说,这本书除了讲解作品,还着重阐释与作品相关的意象,以便能更细致地去读作品。比如由巴金的《电》我才知道“安那其主义者”,教授的意思是知道安那其主义和恐怖主义者的来龙去脉对理解《电》会大有帮助。

读这本书我的一个体会是,作家因其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在其作品的构思、写作中,自然地关注着人物,以及由人物所牵连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也许作者是在讲故事,而故事的内涵需要细细地去读。这也是本书作者所倡导的“所谓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关系,类似于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每个星星都闪耀着,虽隔得很远,但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关照。须得细读文学作品才能了解作品,有了对作品的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会对所生活的烟火世界有新的体悟。亦即,“我想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的训练,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进而洞见人性的丰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丰富滋润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