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山
(2024-05-08 06:44:15)
标签:
江郎山游记 |
分类: 行旅随感 |
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江郎山,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江郎才尽”,细一看江郎山在浙江,而江郎是河南人,不知道二者是不是有关联,便想去一探究竟。本非江郎,天生无才,负负得正,江郎更可探之。加上,据说徐霞客去了不止一次江郎山,必有其特殊之处吧。
到江山,正逢江南多雨,待雨稍歇,坐公交车直接就到江郎山景区附近。想当年徐霞客“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如今赏景可是很方便了。
进景区大门,要坐摆渡车,才能到登山之路。经历十八盘,再到开明禅寺。虽称之十八盘,每一盘道,长则百多米,短则也许十米不到,并非想象的如何艰险,幸未望而却步。过了十八盘便是开明禅寺。寺庙的兴建据说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公元944年,五代高僧仪晏在江郎山岩石龛垒石塞门入定,一年后启定还世,素发披肩,红光满面,吴越国王赐号“开明禅师”。返老还童素来是人们的愿望吧,民间便取其名于北宋年间始建造此寺庙。寺庙旁边有“江郎书院”的标志,没有找到,据说现今没有开放。至此,江郎山只是爬山而已,山道左右树木花草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可观之处,说实话没觉得和其他山有啥不一样,有点儿失望。
继续上行,到会仙岩,感觉似乎有点儿不同了。这个外面看像青蛙的大嘴的石头,是可以从嘴缝里钻过去的——恰是仙人相会的地方。钻过去便是山的那一边,是仙人找到的地方啊,不过而已。但,既来之总要到一下传说的“一线天”,继续前行,道路不难走,有爬坡有曲折,但好在不远,就到了一线天。
这一线天不是站在岩石底部往上看露出的天的一个线,这是两块高312米、长290多米的岩石被生生切割开,两边岩石直立,底部是稍有坡度的沿两块岩石中间夹缝直通而上的阶梯,阶梯有约300米长。我真不知道这中间从底部切走的3米多宽312米高290米长的石头被老天爷放到了哪里?我知道的是,走在直立的石壁下,像是走在探究远古的路上,那黑色的岩壁纹路神秘,一层层像是白垩纪或者其他中生代、甚至古生代向我走来,虽然完全看不懂,但我却像是穿越了几亿年,那种黝黑蒙昧就铺展在眼前。也许,就是恐龙们劈开了这座山……沿阶梯上行在如此长、不算宽、但绝不逼仄的一线天中,人很渺小,犹如蚂蚁和人的对比吧。可一下子走过亿年,人也很伟大。
走过一线天到登天坪,像是走完了“山”字的右凹处,还可以从“山”字的左凹处下山,这也是江郎山的不一样了。江郎山“江郎片石”就是三片摆成“山”字形状的石山,这左边凹处不再是壁仞千丈的感觉了,就是普通的山路。由此下山等于“山”字的两个凹处都走了。
关于江郎山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江郎山原是一个海口,直通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的女儿须女仙子在江郎山游玩时,爱上了当地的三个江氏兄弟。由于人神有别,龙王不允这段关系,愤怒之下水淹江山。为了保护百姓,三兄弟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三座巨大的石头,堵住了海水。须女仙子见状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最终化成了须江,从此金纯山改名为江郎山。这三座巨石分别被称为郎峰、亚峰和灵峰。所以江郎山景区有一须女湖,甚至还有“须女像”,坐实了传说。
虽然此江郎非彼江郎,但也确实是江郎。江郎山从地质的角度,可能有很多特出之处,但从游览的角度,只这走过亿年时光的一线天就很值得一探。在我穿过“时光隧道”快到登天坪时,看见一老哥,明显的“半身不遂”患者,居然柱着手杖,一步一挪在向山下走着,后来知道那是夫妻两人,拖着康复中的身体从陕西一路玩到此地,也是江郎把他们吸引过来的吧。
附注:江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据说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有关,其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唐代,须江县成立,其名称来源于县南的须江溪。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将须江县改名为江山县,这次改名不仅是因为县南有江郎山,还因为钱镠认为“须江”的发音与“输江”相似,不吉利,且须江县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此,将县名改为江山县,寓意“保住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