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目录学

(2023-04-17 20:30:13)
标签:

来新夏

读后感

分类: 阅读笔记

读了一本很小众的书来新夏的《大家小书:古典目录学浅说(精)》。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体制、作用,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最后一章谈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我以为目录学就是研究目录的学问,而目录有啥好研究的呢,这和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代,古书多单篇别行,早期的书都是经过了编者的编辑整理的。编辑散乱的书如何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就需要在目录上做文章。

其实“目录”这个名词,在古代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它至少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目”,二是“录”。“目”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名或篇名,二是篇次。一本书中的篇次听起来好像很简单,无关紧要,但在古代,篇次体现了编者的态度,体现了他是如何通过篇目的组织来表现古人的思想的。“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本书的叙录,主要叙述书的内容、作者、写作因缘,甚至对书的评价,水平高的叙录相当于一篇优秀的书评,是言简意赅的小论文;二是一类书的叙录,即把图书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书的特点、源流、分合等情况作提纲挈领式的论述,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对于整个学术史的理解和总体把握。

目录学一是考察古代目录著作的基本内容,其编纂方式,以及历史演变等等;二是根据这些目录著作来研究古今学术演变的源流。

通过这本书,我对目录的认识多了一些,感觉处处皆学问。很早以前书少的时候我读书很少读目录,拿到一本书,急火火地就去读,后来书多得读不过来,才去翻目录,希冀通过对目录的了解来判断是不是读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对目录和目录学都有了新的认识。对古书编辑也有了一点儿认识,而不是现如今哪本书的目录那么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科
后一篇:墨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