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
(2023-04-15 21:30:38)
标签:
旧事十三 |
分类: 闲言碎语 |
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科了,那年月似乎都是学习不好的孩子不得已才选择文科,但从我们这届开始也有为了志向选择文科的,全班有40名学生。当时不知什么因由我放弃了当科学家的梦想,而是想当老师或者律师,因为自己写字不好看,放弃了老师的梦想,就决定当律师学法律,于是选择了文科。
高二开始高考的目的性很强了,而文科的科目都是我擅长的,似乎我又找回了一点儿初中的感觉,虽然从未拿过第一,但前三名还是经常会拿到的。学习似乎便又是轻松的事情了,开始有闲心去读报读杂志等。这个时候各种杂志、报纸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当时我最常读的杂志是《读者文摘》和《辽宁青年》,通过阅读杂志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当时还读到了一本对我世界观影响很大的书——《晚霞消失的时候》,其实已经记不得故事的情节了,小说描写的那情境和氛围令我对生活充满了希冀的感觉还能想象得到,主人公南姗对唯真唯善唯美的追索和执着,让我对女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有了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生活里学会用笑去面对。
当时高二参加高考的学校很多,但我们校作为重点校从我们这一届开始读高三,高三以后才能高考。可有的县城里的同学参加了高考,家里长辈比较懂吧,但似乎都是学得一般的。我傻傻地连想都没想过要在这一年参加高考。
食堂实行了桌餐制,即一桌10人,有男生有女生,菜一盆,饭一盆,有时候是多少馒头或者窝窝头之类的。学校这样做一方面是想让男女生都能吃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粮食吧。但似乎只执行了一学期,顶多一学年。不知什么原因又取消了桌餐。记得吃桌餐的时候,有女同学会不好意思,我完全没有。
记不得是什么因由在高二我有了大哥二哥四哥,不全是我们班的,而是我们宿舍的。应该也有三哥的,但不记得是谁了。虽然叫哥其实就是姐妹儿几个。那时候对性别不是很敏感,觉得古人称兄道弟,我们似乎也可以,所以几个好朋友就排上了哥儿们,当然不是按年龄来排,而是按个头来排的。但她们似乎从未叫过我弟弟,只是叫我的名字。大哥最高,估计有一米七吧,是矿上的子弟,家庭条件挺好,学习一般。二哥大概有168的身高,似乎从初中就开始在我们县里读书,但她家却是邻县的,二哥学习很好,学的又是男生很多的理科,长得又漂亮,是男生喜欢的类型吧,后来读了清华,我知道她在高二以前就有了男朋友。但当时我以为是她家长给她安排的,不知为何我会有这样的概念。四哥165左右,跟我一起学文科。我和大哥二哥三人经常在一起,四哥和她俩不熟。现在看,所谓的哥哥不过是我自己的称呼而已,她们也由着我叫。想起来那时候我们女生的穿着,似乎以穿男孩儿样的军装为平常,所以好友之间叫哥儿们也正常吧。
一起从初中考去的坚和我有共同的对宋词的喜好。周末的时候我俩会偷偷跑去西山读书做作业,更多地交流对宋词的体会。记得当时我很喜欢李清照,而她喜欢苏轼。
高二,十七八岁,正是春心萌动的时候吧,班级里、年级里长得好看的女孩子似乎都有了被追求的对象,而我既没有被追求,也完全懵懂。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儿是,一天晚自习前,我正在座位上看报纸,看得很入神。班里永远考第一的男生来到我身旁喊我想要我报纸夹中的一张,我愣是没有听见,还是别的女生喊我,才意识到。后来听见有女生议论我怀疑我是为了引起那男生的注意,才故意那样做,我充耳不闻。是的,我还是很迟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