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观宇_phyver
观宇_phyve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14
  • 关注人气:8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食多餐事与愿违

(2018-08-04 10:28:12)
标签:

少食多餐

分类: 理性生活
很多类型的身体问题发生之后,医生或亲友会建议你——“少食多餐”。
这其实并没有经过循证医学的严格的检验,完全是凭直觉拍脑袋想出来的建议。
似乎如果不是暴饮暴食,那就应该是少食多餐。
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个建议至少在某些方面非常糟糕,所起的效果正好和你想要的,背道而驰。
这些目标有:降脂、减肥、控制食欲等

以下简单解释一下道理:
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的经大多数生活场景来说,我们感到饥饿,并不是我们的身体真的缺乏能量了,而是大脑认为我们的身体缺乏能量了,而这信号系统的关键角色,是一种称为Ghrelin的激素,或者可以称它为饿素。
我们到点了会饿,是因为到点了饿素分泌会增加,提醒进食。需要注意区分正常的饥饿感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不适感。
在不缺能量的时候提醒进食,我估计是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我们祖先有利的生存策略。因为如果真要等到体内缺乏能量时才感觉到饥饿,那么,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将很不利。一个体内已经缺乏能量(饿得体软无力)的人,怎么可能捕捉住那些鲜活的猎物?
但是倾向于在不缺乏时就储备的策略,对食物易得的现代人来说,对健康却不利,但是这项生理机能却一直继续发挥作用。
正常人一日三餐,饿素会在每天的三餐时间分泌增加,但不管有没有进食,都将在两个小时之后分泌减少。这就是所谓饿过头就不再饿的客观依据。
但在古代和现代的少部分人,其实过着常年的一日两餐的生活,他们也过得挺好。
但如果少食多餐,其实在饿素分泌增加的时候,饥饿感驱使你未必能很好把握住少食,这是其一。其二是,长期可能会导致饿素分泌节律发生变化,比如一天里出现多于三个高峰,也就是驱使你长期吃四顿和四顿以上。我们经常见到的额外的进餐比如下午茶、宵夜等。
当一个人的饿素节律紊乱的时候,即便这人意志力超强,但每天的某些时候就要与饥饿抗争一番,不是很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吗?
总之,如果真的想要控制好热量摄入,不能不顾及饿素在体内分泌的客观规律,小心呵护和利用饿素的正常分泌节律,是成功的关键。
这也是断食疗法合理性及优越性的重要依据。
少食多餐式的控食,真的往往换来百害无一利,这是我的切身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