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灵人杰,你知道“地怎样灵”么?

(2018-02-04 12:16:47)
标签:

思想市场

地灵人杰

分类: 社会观察
  兰亭是一个位于山海之间的地方,南边是山连山,它的位置快接近山根。北边现在是绍兴城(宁绍平原),曾经是个巨大的泄湖,叫镜湖或鉴湖,总之,是水乡。有萧甬运河,西连京杭运河,东通东海。即便没有运河的时代,架船顺流而下不远,也能到东海。
  这种地方在古代是地灵人杰之处。

  上个月拜访兰亭的路上,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在大平原,或者高原,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所产出几乎相同。倘若不同,比如一个主种棉花一个主种小麦,就必须交换。这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实现太困难;即便能,成本也太高。所以最优选择就是大家都种自己需要的,然后,既然气候条件差不多,自然大家种的东西差不多,同时,每年为了这些事情的劳作内容,也都差不多……最终,物产同质化,交换的必要性低;文化思想同质化,交换的必要性低。大山深处,山连着山,也是同理——一个山谷或盆地,与相邻山谷或盆地,同质化。
  这些地带,自古都很难发育出商业、市场,思想的市场也一样难以萌芽,所以,自然难以孕育杰出之士。

  但是在山的边缘、山海之间、山河之间、河海之间,就不同了。海里产海货不产粮食,河流浇灌的平原产粮食不产海货,而且河流能够提供在古代最高效的运输方式——水运。山区产山货,各种动物、药材、林制品等等,但是粮食不足。
  总之,在几块地理地质差异大的区域的结合部,相邻区域就有异质性。大家种不同的东西、吃不同的东西、每天干活的内容也不相同,见识也不同、阅历也不同、知识也不同,自然,文化也不同、思想也不同。这种地方就一定需要交换,因为交换能各取所需,所以大家也乐得交换。还有,在这种结合部,往往人和货的运输路线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而只能通过几个必经点,即使方向不同的人们,也不得不途经那几个必经点,而不像大平原那样有非常多的路可选。所以,交换的需求,加上人流物流的汇聚,就很容易催生商业,形成交换的传统、形成协作、形成信任的文化。人的汇聚,自然还会催生出思想的市场——交换和传播观念与知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理单元差异大的区域的结合部,往往也是水土条件最好的地方。山提供灌溉水源、海保证水汽输送、平原保证种植面积、坡降保证不容易洪涝盐渍,这些地方会比同纬度其他地方更加适宜生产和生活,换言之,土地生产力高,有多余产出可供交换,也有多余时间供交流、出行、思考、学习。但“土肥”之处甚多,却并不都出人杰,显然“土肥”并不是充分条件,而我们之前往往只关注到这一点——鱼米之乡和地灵人杰合用,虽然这一点也极其重要。
  当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容易见到各色货品和各色人等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必定更加活跃和开明,更加习惯于变化和接受新事物。如果遇到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自然就容易从这种“土壤”中汲取养料,成为人杰!然后又由人流商路,将他们的成就和名望散播出去。

  出名人的地方,多半都有这样的共性:几大地理单元的交汇处附近;即便不是,至少也是靠近商路,或者当地开始商品化种植(晚近的年代往往如此,比如土楼之乡始于烟叶)。中国最著名的才子之乡——狭义的江南,就是地处东南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界处,有长江太湖运河钱塘江等大的通道,同时出海便利。在先秦,文化最发达的则是齐国,所谓有渔盐之利,其实也符合我前面说的特征:山、平原、海,都挨在一起。

  总结一下:异质性,带来交换的必要,商品市场伴随着思想市场,为人杰的出现提供了必要土壤。同质性则难以激发思想的演化。热力学第三定律在背后隐隐发挥作用。包括,物质的复杂形态(比如智慧生命)只能演化出现在气液固三相交界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