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如何理解喜欢作死拿生命当游戏的人?

(2016-03-07 21:52:01)
分类: 理性生活
以下内容来自“知乎”

为什么国外会有这么多这样的人?
Mustang Wanted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如题主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归因于“感觉寻求”人格特质。这种喜欢“作死”的玩家,就是典型的“高感觉寻求者”。

我们知道,人有不断输入变化的刺激的需要,对那些贫乏的刺激,人会做出抗拒反应。J.P.Zubek,W.Heron,S.Smith和M.Zuckerman等人通过“感觉剥夺”的实验先后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让被试戴 上半透明的墨镜,使他们除了能看到漫射光线外看不出任何形状的图形,同时,被试需要戴上手套以减 少触觉刺激,而室内的声音刺激也将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完全隔音(所以才会被称为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在剥夺人应有的感觉)。
被试们每天只要躺在实验室里,不用做任何事情就有20刀的实验津贴,按理说是件美差,但是这样经过两、三天后,被试们几乎都因为不能忍受这种情境而拒绝继续实验。与此同时,有的被试开始出现类似梦境般的视幻觉,对时间、空间含混不清,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思路清晰地思考问题。 在情绪上变得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如果延长剥夺的时间,有的被试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种对感觉的需求,在心理学中就被称为感觉寻求。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觉寻求水平,也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偏好。比如有的人热爱恐怖片,享受被惊吓和悬念带来的未知感,或是喜欢参加激烈的、富有危险性的运动,或者热爱豪饮、刷夜、甚至为了某些新异体验而嗑药,这在感觉寻求水平持中或较低的人群眼中是很难有乐趣的——因为这样的刺激,超过了普通人能容忍的阈限。
M.Zuckerman首先提出感觉寻求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包括人对新异变化和复杂感觉经验的需求。感觉寻求较显著的人(也就是问题中提到的这些高感觉寻求者),经常使自己保持较高的唤醒状态,并为此而寻求不断变化的新异体验。当类似或相同的刺激反复出现时,这种人会感到厌烦,反应速度也会大为减慢。因此,他们具有探索新异刺激情景的人格倾向。
高感觉寻求者往往对自己的内部感受十分敏感,很难耐受疼痛(痛阈极低)。他们的行为很少受约束,放荡不羁,或是藐视社会规范。在某些实验室的环境中,高感觉寻求者不愿持续做同样的作业内容,不能反复看单调的红灯片,较难坚持速视器的实验作业,而是心绪烦躁、不断地来回走动。因此有人认为,在受限制的情境中,被试坐立不安的表现就是感觉寻求的重要特点。
这种人格特质表现了个人的稳定的行为型式(Pattern)。感觉寻求不受环境或机遇的限制,高感觉寻求者积极寻求能增加其感觉的刺激,反之,当他处于感觉贫乏状态(如感觉剥夺情境)时,他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寻求刺激,如吹口哨、围绕着床转圈、触摸墙壁或陶醉于丰富的幻想世界里,等等。 可见感觉寻求可作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它由情境所引发,形成一种线索,使个体处于一种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表现为个体想要达到某些目标的期望。 

这种高感觉寻求的特质所带来的结果,是两面的。高感觉寻求者可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创造能力,但也能产生惊世骇俗的暴力性破坏行为。他们一般具有智商高、思维灵活和高创造性的特点。而低感觉寻求的人则不然,因为后者倾向于躲避那些没把握的、新异和有风险性的事物。同时,美国心理学家F.Farley又指出,高感觉寻求的人也有一个反面的倾向,那就是犯罪。那些与法律背道而驰的犯罪或过激的行为,同样也是高感觉寻求者所具有的行为特点。 

2014-01-23
刘柯,树上的女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