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的情绪我能懂》书摘(三)

(2013-12-19 23:52:38)
标签:

育儿

分类: 成长之梯

(接上文)

第10章
设定规矩
让孩子看到的应是一个空间……而不是让他只看到界线,反而激发孩子越界的企图。
说“停”要比说“不”更容易接受,并且告诉孩子具体应该怎么做……或者和孩子一起去梦想。
身份感,来自于自我和环境的界线,来自于对挫折的感知。……孩子有权利去经历愤怒……孩子自由地感觉,表达愤怒,学会接受挫折,父母必须不被孩子的愤怒所击倒。
如果家长害怕孩子发怒,孩子能感受到,他要么把怒气转向自己,或者转变为暴力。
告诉他什么可以做、怎么做,比起禁令更有效。……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让他做的事情上。禁令反而让孩子注意到你不想让他做的事。
孩子感到有自由的空间。一个词就足够让孩子利己行动,不用让孩子做复杂的语言处理、领会含义、行动。
给孩子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命令,刺激他的大脑前叶。
评判,哪怕是正面的评判,也会让孩子有压力。鼓励而不作评判?诀窍之一就是描述!
对孩子说“棒极了!”……他记住了自豪,还有担心失败的压力。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评判下,他的大脑前叶没有被刺激。……如果描述孩子做过的事情,他脑子里会再现刚才的行为,快乐感强化记忆……帮助他将来能够做好同样的行为。
2-4岁的孩子不懂得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联……我们的抱怨,会让孩子不知道怎么面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阻止了孩子去衡量后果的严重性,也不会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应该避免惩罚。……惩罚会导致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面对自己行为的真实或逻辑后果。……惩罚和孩子的行为本身没有关联。
惩罚使孩子产生羞耻感,而不是做错事产生的自然的内疚感,内疚感让孩子意识到行为本身所产生的后果,羞耻感则让孩子责备自我。
惩罚使孩子变得紧张,反而阻止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惩罚带来的恐惧和羞耻感,抑制大脑高级功能的运作,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情感成长和社会融入。
惩罚导致父母逐渐失去威信……父母具有天生的威信。只要威信还在,就无须表现出霸权和专横。
父母之所以要动用惩罚,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局面,无能为力了。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对父母的信任感减弱,没有安全感……
妄下评判——皮格马利翁效应
揍一顿——非常有害的教育方式(P119-P120列举了九条害处)
关禁闭——孩子沉浸在难过情绪中,不会去思考父母这么做的原因。……父母:“我需要几分钟时间冷静一下,然后我们再谈。”
孩子到了12岁才有能力冷静下来,……才能思考自己的行为,分析原因和结果。这种冷静时间才有效。
对孩子来说,大一岁最多增加1分钟的禁闭时间。……孩子需要你帮助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排斥——孩子不在学习状态中
内疚感促使人去思考行为的后果并极力去弥补,羞耻感则阻止内疚感的这种积极作用。
不做任何指责,同样起不到教育作用。
我们希望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时弥补错误……那么就指引他怎么做,让他自己去做。
如果孩子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纪,那么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处罚。处罚应该是行为所导致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这样的处罚具有教育意义。
让我们放下姿态,去体会孩子的感觉。你也会在朋友家中打翻茶杯或咖啡杯,孩子和你一样,感到尴尬,不知怎么办。他需要做点儿有用的事来弥补这慌乱的场面,挽回面子。
3岁之后,孩子会非常愿意弥补他犯下的小错误。……根据年龄来定处罚,不到2岁的孩子最多两分钟,4岁的孩子不能超过1小时。
帮助孩子成长,更多的是教他如何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在问题上。

 

第11章
孩子们之间的争吵
你根本不必去深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4岁或者更小的孩子来说,“事实”的含义模糊不定。
18个月大的孩子,不会有任何伤害人的念头,他仅仅是出于肢体运动的本能需求。到了2岁……开始懂得使用力量。……3岁之后,每一次冲突和争吵都是让他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
做法一:有时候仅仅需要父母把事情描述给孩子……孩子会被你的话吸引!……不能一边打架一边思考。
做法二: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做法三: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他们还不能独立找到解决的办法——提供选择
做法四:父母不做任何表态,让孩子自己来表达想法,然后听对方的想法。……你不要打孩子,不要下评论……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
争宠——妒忌心不会像大人那样蓄意报复。对18个月大的孩子来说,他只是觉得别人阻碍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释放压力——对于4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根本不具备责备大人的意识。……你离开家的时间太长,最终会让孩子不再觉得你是安全感的来源。
18个月的孩子,开始学着将经常看到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但不意味着他明白所有权的含义。到了两岁,孩子很专注于探索手能碰到的东西,或者不能碰的东西。“这不是你的玩具,这是泽弗琳的”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到迷惑……慢慢找机会让孩子辨别所有权的含义和她的权利。
让4岁以下的孩子乖乖等着,轮到自己再玩,是要很努力才能做到。孩子的大脑前叶还未发育成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孩子大脑尤其兴奋的是模仿系统……尤其是孩子大脑抑制区的功能还未完全运作。至少要到3岁,孩子才开始懂得什么叫大家轮流玩。……这不意味着孩子嫉妒或自私。千万不要给孩子定罪,孩子最需要是你来帮助他控制大脑的运作。说出孩子的感受“你也很想玩朱立安的玩具,对吗……”,然后找到方法让他知道等待可以有一个结果……定时器……利用这样的机会教导孩子学习社交,控制情绪:“你等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呢?……”
领地——要把两人的玩耍空间分开。
大小孩需要与弟妹保持距离。
弟妹对大孩子怀有一种无限的崇拜……小孩什么都要学哥哥姐姐!对大孩子来说,这简直让人讨厌了!
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
——描述:“我看到一个女孩自己在房间里,另一个女孩被邀请了却……”
——提供信息:“当你邀请小朋友来家里,你就要当小主人,最好是你来照顾她,和她一起玩,你觉得呢?”
——让孩子思考,让她理解别人的感受:可以试着这样引导3岁的孩子,但通常从4岁开始才会有效果。

 

第12章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撒谎——
3岁之前的孩子没有撒谎的概念……脑子里没有影像,他也记不住自己之前做的事。他说“没有”只是感觉更好……孩子的“没有”可以表示其他很多事情。
3岁,孩子脑子里开始出现影像……脑子里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物。
绝大部分3岁半到4岁的孩子都会撒谎……不完全是大人眼中的谎言。可以用语言表述不是真实的事情,这种能力让孩子们觉得很兴奋。……他在测试语言和用语言构建事实的神奇能力……他也会因为害怕你的批评而撒谎。
4岁,孩子会为了避免某种结果……而撒谎。
整理房间——
年纪小的孩子想不起放在柜子里或抽屉里的东西。……她不喜欢看不见玩具。
不要强制收拾,也不要放任自流。
孩子更希望父母教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感到害怕。
12个月的时候,告诉他怎么做。
2岁的时候,给他选择。
到了3岁,我会提议帮他收拾。
到了4岁,她就可以自己独立收拾。她的脑子里还不能长时间地记住一条命令,最好给她清晰的指导。
“坏妈妈”——
永远以维护关系为重,孩子越是让我们气恼,越是要给他更多的爱。
权衡每个年龄段的需求和可能性……孩子的反抗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
到底是谁的问题?孩子?家长?
到底是什么需求?逃避?放肆?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一旦目的确定,可以殊途同归。
不要半途而废。
……
不是孩子变了,是生活环境变了。……不要去惩罚他们因为受了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去控制紧张感,锻炼大脑如何应对和筛选大量信息。
小结:一旦失控,赶紧撤离,到洗手间去冷静下!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深呼吸,感觉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然后再回去找孩子。


 

(书摘到此结束。之后是读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