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为何活得很累?很重要的一条,缘于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为赢得大家眼中的成功与体面,我们往往按照世俗的眼光,做着那些“应该做”或“不得不做”的事,却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想做”或“喜欢做”的事。渐渐地,我们也放弃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这从根子里讲是缺少平常心,所以难免浮躁,完全为外界所左右。事实上,世间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你,他们思虑的是自己。持平常心,就是持自主心。人活在社会中,却不能活给别人看。一旦我们将心放开、放坦,快乐便随之而来,就不会活得那么累,生出庸人自扰的许多烦恼。从本质上看,人的幸福不一定与外在之“得”成正比,却与内心之“有”成正比。对幸福不应四处苦求,实需随处感知。各人的生活如每一道菜肴,咸有咸的口感,淡有淡的滋味,不在别人点评,贵在自己品尝。“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怀一颗平常心,我们将少了许多贪念,内心也更有定力,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以至骑牛找牛,丢开现成之“有”,满世界寻觅难料之“得”。
粒平常心乃人生之可贵。这份平常,原不是故作清高,实发自本心。它不排斥进取,也不排斥冒险和竞争,只不过在攀高求远的旅程中,更多一些顺其自然——得之欣然,失之坦然,有之泰然,无之安然。因为世上确有太多不可预期,并非所有事都有结果,并非所有付出都有回报,并非所有英雄都有用武之地。更何况“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谁家楼台长笙歌,哪个英雄常用武?所以心怀平常,能使我们真正“拿得起,放得下”:做事有拿得起的勇气,做人有放得下的胸怀。譬如登山爬坡,当看到别人已大步朝前,你却原地驻脚,那又何妨?多一些时间逗留,恰恰是你与此地此点的缘分,何不更好地珍惜?虽然人生有太多的事业等着我们创造,可大家每时每刻本就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何必一定用狭隘的胜负标准、世俗的成败尺度牵绊自己?毕竟人的追求有不同境界,正如青原惟信禅师所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至后来,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