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也需要理论考和路考

(2011-05-27 18:18:28)
标签:

新侨报人物专访

杂谈

婚姻也需理论考和路考
http://daily.cnnb.com.cn/xqb/res/1/20110317/16381300350226914.jpg

  周敏明:1962年生,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特邀嘉宾,高级婚姻分析指导师。

  10年前,他取得了律师资格,成为一名口才了得的律师,为委托人争取着最大权益;如今,他是一名婚姻各种问题的问诊师。上周六(3月12日),他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广大甬城市民作了《幸福婚姻的密码》讲座,现场坐满了前来聆听的市民。

  周敏明,从没有“双赢局面”的律师转行做能够让很多人“多赢”的婚姻咨询师。他的咨询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先治疗表象,再进行内部“调理”,为婚姻“保险”。

  助人助己,这份职业犹如一面镜子

  6年前的一天,周敏明在帮人处理完一份离婚官司后,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看到他的委托人因获得房子的归属权而满意,而他的前妻却带着女儿要租房子住而满脸惆怅,他第一次对自己向往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律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要为辩护人争取最大的权益,每次都要分输赢,这份职业充满着压迫感。有没有一个职业是双赢的?“既然有这么多离婚官司,肯定有很多婚姻存在问题,而在未恶化到离婚地步之前,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途径,达到共赢呢?我发现婚姻咨询师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职业是一种分享和自然的状态,对人生广阔度的影响也更大。婚姻是人的最亲密关系,它对人性的探索是无穷尽的,对人生的洞察力要求也更高。”

  周敏明一踏入这个行业,就发现自己是“少数人”——从事婚姻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大多数是女性,来接受咨询的70%以上也是女性。“这些女性咨询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来自男性,我作为男性,对男女差异性了解得更加透彻,男人和女人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我作为男性能够帮助女性客观地看到男女差异,了解自己的另一半,让男女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周敏明也将自己专业所学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让分享和成长成为生活的内动力。

  

  负面案例,是成长的一种能量

  周敏明说,婚姻咨询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就是“假日经济”,夜深人静或者举家团圆的节假日,就是各种咨询诉求高发的阶段。“没有耐心,没有同理心(换位思考),根本不能胜任这份职业。”

  周敏明就接到过咨询者打来的“生死电话”。“女孩子23岁,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她和男朋友相识的时候,男友刚失恋,她的体贴和安慰让他们很快走在一起。但是当男的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后,维系他们的情感纽带就松了。分手的时候,女孩子特别脆弱。她给我电话的时候,声若游丝,原来她选择了割腕自杀。但是我问她在哪她不肯说,我就一面不间断地跟她说话,一面请我太太联系其他同事,通过她的一个好朋友知道她住的酒店,不在宁波而在绍兴。我们又打电话到大堂寻求援助,才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生命中很多貌似难过的坎,放到整个生命的长度去看,都算不了什么。现在女孩选择了出国深造,把自己也经营得很精彩。”

  婚姻咨询师经常遇到的是不快乐的案例,负面情绪该如何排解?周敏明将其看做一种“内增式的成长”。“不管你从什么年龄开始,反观自己进行反思寻找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人生的改变就开始了。婚姻咨询师这个职业帮我找到了捷径,很多婚姻问题看似是老公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当事人性格有缺陷,老公、孩子只是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土壤环境不改善,治表不治本;同时当你在给当事人做咨询时,反观自身,寻找自己身上的性格缺陷,在别人的故事中能产生更大的改变自我的能量。”

  婚姻咨询,宁波有宁波的特色

  婚姻咨询在宁波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前大家来进行婚姻咨询还遮遮掩掩的,现在大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了。现在离婚率逐年攀升,而没有离成婚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的婚姻就更多了。很多婚姻中比较隐私的问题,不需要我们做引导,都能比较坦诚地诉说,因为大都是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来的,其中很多人对心理学也有所了解。”

  周敏明的个性化治疗方式就是先动“外科手术”,再进行“中药调理”。“宁波的婚姻咨询行业有宁波的特色,宁波人比较讲现实,很多当事人直言不讳地表达:周老师,我们到这里来就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不要的。面对这样的当事人,用传统的心理学治疗过程就作用有限了,因为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一般都没有耐心。还有一些当事人认为你在浪费他的钱。但我们知道多年甚至十几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一到两次是很难解决的。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探索的是一些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在不违背心理学规律的情况下,和当事人先进行解决问题的咨询。对于那些愿意分享的咨询者,再进行成长型的分享。”

  

  得到非议,意味着功力长进

  公开讲座,上宁波电台做“幸福魔方”节目,上电视,接受媒体采访……和宁波其他同行相比,周敏明显得有点“高调”。而对于这样的高调周敏明有自己的想法:“更多处于婚姻困惑中的人,没有勇气或者没有途径接受专业的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也有一些人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去接受心理咨询,我通过媒体,发表一些自己对婚姻咨询中的心得,是想告诉他们很多婚姻中的问题是有渠道解决的,借鉴别人的故事来反思,能找到婚姻幸福的密码。”

  曝光率增加,所受的议论也随之更多。周敏明的心态格外开放:“一个人得到非议的时候也是他功力得到长进的时候。因为你被评论越多,接受的质疑越多,说明你得到的关注越多。我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一位广东的同行就写了一大段的文字来反驳我,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文字,有时拿出来看看。如果你的人生是开放式的,愿意别人监督你,任何的非议都是一种能量。这个经验和体会就是从婚姻咨询中得来的,夫妻矛盾的症结就在于他们无法接受来自于伴侣对自己的负向刺激,也就是批评和责难。好的婚姻都是能打开心扉,不断从接受对方的负向能量中去改善自己的。

http://daily.cnnb.com.cn/xqb/res/1/20110317/41611300350228258.jpg

  【关于这份职业】

  新侨报:很多人不敢和像您这样的学心理的从业人员对话,怕一眼被洞悉了想法,您周围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顾虑?

  周敏明:这是对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不是说预测别人,当你有需求,把自己的问题和对方交流,对方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有方向性地进行引导,这个时候心理学才起功效。

  

  新侨报:很多咨询师本身就存在婚姻情感上的问题,成为咨询师是“久病成医”的关系吗?

  周敏明:一开始我也有这样的误区。后来发现自己的经验只是你一个人的经验,要根据婚姻的参照体系来看问题,察觉问题。如果咨询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一着急就把自己的观点带过去,误导就来了。到底是教会咨询者打渔的本事,还是陪着咨询者打几条鱼?我的经验就是要像思想家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任何先入为主和反应过激都是自己内功不足的表现。咨询师的成长需要不断修和悟。

  

  【关于男女差异】

  新侨报: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男女之间具体的差异有哪些?

  周敏明:男人一般比较理性现实,他们关注目标和结果;而女性比较感性理想,注重方法和过程;男性对待问题的方式直截了当,比较难妥协;而女性灵活,不一定按计划行事;男性容易厌倦,喜新厌旧;女性有耐性,会委身;男性同理心比较少,不想被控制和干扰;女性有同理心,想寻求亲密关系;男性喜欢权力、地位、财富;女性喜欢被爱,被保护和寻求安全感;男性是视觉动物,不善沟通;女性是听觉动物,善于沟通。

  

  新侨报:有人说“女性用在家庭生活中的时间等于男性花在事业上的时间”,这个家庭才稳定。你怎么看?

  周敏明:任何家庭问题的处理都不能绝对化,更不能照搬照抄。男人结了婚,眼睛就朝外,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维持男性自尊的重要环节。而女性在情感上的诉求比较强烈,追求亲密感。了解差异,在家庭中分工,首先要合作,一个家庭内外都需要。作为男性完成男主外的前提下一定要理解妻子的情感诉求。在一个家庭中,丈夫的基本职责是:家庭经济的主要供给者,有爱心维护妻子的心、身、灵健康成长,家庭危难时挺身而出,家庭规则的引导者,孩子刚强、自信、乐观引导者;妻子的角色基本职责:孩子素养的主要教育者,和老公角色互补,家庭氛围的引导者,帮助、关心老公,持好家。其中男性做好家庭规则的引导者和女性做好家庭氛围的引导者是重点。

  

  【关于婚姻】

  新侨报:您说婚姻也需要“路考”,而现在婚姻的路况非常不好,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周敏明:婚姻的确像学驾驶执照,除了理论考,还要路考,如果我们把学驾驶执照作为一个技术的话,那么我要说经营婚姻的难度比开车难度大多了。现在婚姻中无证上岗太多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不了解男女差异、不知道夫妻岗位职责、不清楚自己的伴侣性格特征;只想我的婚姻我做主,怎么样快乐怎么过,怎么样轻松怎么来,重要的是满足自我需要,这种期望多,重满足,多依赖的外援式婚姻价值观是一切婚姻的祸根。同时婚姻年龄大部分在30岁前,心理年龄不成熟,继承了原生家庭种种的不求回报的爱,所以对外援式婚姻情有独钟,想把这种婚姻进行到底,问题是这种婚姻观打破了幸福婚姻的准则,其实婚姻中付出和得到应是双向的。 

  

  新侨报:都说“优点决定相爱,缺点决定相处”,在婚姻中怎么和对方的缺点相处?

  周敏明: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的缺点,而是学着去影响对方的缺点。改变一个人很难,影响一个人就相对容易。因为改变一个人是外援式的,影响一个人是内生式的、双向的。影响对方的关键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自己先改变别人,多多少少也会改变。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影响对方,实现良性互动。

  

  本报记者 许思思/文 王 泓/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