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关注工作服装的各部分明显特征,尝试表现不同职业的人。
2.激发幼儿学做有礼貌的上海小主人,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
活动准备
1.与不同职业工作服颜色相似的彩色纸、记号笔、蜡笔。
2.人物图片(厨师、医生、警察、工人、餐厅服务员)、工作证。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引发兴趣
师:说说认认上海景观:上海有许多好玩、好吃、好看的地方,小朋友们去过城隍庙吗?
人民广场呢?南京路步行街逛过吗?世博会的中国馆呢?这些地方人多吗?外地外国的客
人为什么都喜欢到这些地方呢?
师:我们上海不仅有许多好玩的地方,而且我们上海人都很热情地欢迎、招待客人,所以大家都爱来上海玩,我们都是上海小主人,要热情地欢迎、招待他们。对客人说什么?“上海欢迎你!”
二、观察比较,讨论演示
1.出示各种职业人物的图片
师:每天上海都有许多叔叔阿姨在热情地招待各地来的客人(同时出示相关图片),在这些叔叔阿姨里你认识谁?他(她)穿着怎么样的工作服?(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在相似
各种职业欣赏范例
的工作服里关注不同之处,比如将警察的帽子与其他有戴帽子职业的工作服进行比较,帽子有何不同;将医生的白大褂与同样是白色工作服的厨师作比较;还有两位都穿着特别的工作鞋……)
2.教师演示,幼儿参与
师:你们觉得这些人里面谁最难画?(幼儿随意说)。画大人是有一点点难,让我们一起试试先画厨师。
(1)确定头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回叔叔阿姨,所以要长得高一点。(用手指点两个位置,看看哪个更合适。)
(2)确定帽子的位置
师:大家头上有的戴帽子,有的戴头巾,怎样把帽子和头巾端正地戴上呢?试一试先画
好帽子或头巾再画脸蛋。
(3)画五官
画一个大大的笑脸来欢迎客人,让幼儿由上到下说五官,而教师快速添画。
(4)画工作服
师:(贴上没有图案的身体)大厨师要穿上工作服了,他的工作服是什么样的?(让幼儿
说出服装上的主要特征,教师添加)工作服穿整齐了吗?
师:现在大厨师要去上班了,瞧他正面带微笑地和客人打招呼呢!
三、幼儿操作表现
1.了解幼儿喜欢的角色
师:你今天想扮演谁?他头上有没有戴帽子或头巾?假期里到上海来玩的游客特别多,
老师今天邀请小朋友当志愿者,你想报名和哪位叔叔或阿姨一起去上班呢?
2.及时出示头部位置合适的图画给其他幼儿参照:这个是叔叔(阿姨)可以帮忙招待客人。
3.大家都来上班了,先把工作服穿好才能上班。(提醒幼儿不遗漏主要特征)
4.借助与工作相关的情景语言提示幼儿,表现各部分的特征。如:警察叔叔的皮带很特别哦,上面有对讲机、警棍,工人叔叔的靴子,有厚厚的底……
5.结合情景进行渲染,使幼儿体会自己1:作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进行启发。
例如:警察叔叔,你是指挥交通还是维持秩序?停车场还有空位吗?汽车停在哪里?餐厅服
务员会为大家端来什么好吃的呢?客人想吃冰凉的饮料,放在哪里….
6.及时介绍与职业相关背景的作品,便于幼儿相互启发。
7.提供蜡笔,为背景勾边或局部涂色。
四、作品展示
上班时间到:猜猜看谁来上班了,由作品的主人来评判是否猜对了。
师:XXX,清上班!(发给作品的主人一张工作证挂在身上,并给l画相同职业的幼儿同时挂上工作证。)
师: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怎么欢迎客人:“上海欢迎你!”
幼儿作品赏析
活动解析
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开展的思考
随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来到上海游览景点、品尝美食、休闲购物,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都有鲜活的体验,为此我曾经以世博会为背景,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各种职业人物图片(厨师、医生、警察、工人、餐厅服务员),围绕不同职业人物与游客互动的生活场景,开展了美术活动——《世博你好》,又为幼儿提供了与不同职业工作服颜色相似的彩色纸、记号笔、蜡笔等材料,激发幼儿大胆表现,学做世博小主人的愿望,受到了幼儿的欢迎。我感到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城市,我们作为上海市民应该欢迎来自全国、全世界的朋友,这一题材对幼儿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世博会结束以后我又将该活动调整为《上海欢迎你》,在中班上、下学期分别进行了实践尝试,也引发了我对同一内容怎样在不同阶段开展的思考:
首先,我们从目标定位着手,进行了调整。
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关注服装明显特征,尝试表现不同职业的人。
2.激发幼儿学做世博小主人,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
中班下学期
活动目标:
1关注服装的各部分明显特征和细节,尝试表现不同职业的人,并表现人们接
待宾客的热情。
2.激发幼儿学做有礼貌昀上海小主人,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
虽然整个活动都围绕着怎样有礼貌地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进行,但中班上下学期
的生活经验和绘画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别,中班上学期还保留着符号式图像的特点,比
较关注对象十分明显的外部特征和点滴印象,为此,我从以上特点出发,以表现明显特征为切入口,引起幼儿对人物服装上的独特之处的关注,如警察的皮带、医生帽子上的红十
字等,围绕着人物的角色做些简单的添加。但是,中班下学期发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趋于完整,为此,我要求幼儿从关注服装的明显特征提高到表现各
部分明显特征,甚至一些细节。如警察的警服上有领徽,警服里打着领带,皮带上有对讲机、警棍等。除了图片上的细节特征,更要求幼儿围绕职业特点表现出更多的相关情景,
使画面内容更为生动地表现幼儿的认识与情感。
其次,从教学方法着手,在活动的不同环节对指导策略进行了调整。
环节一:导人情景,引发兴趣。
中班上学期
1.说说认认世博会:你们去过世博会吗,说说熟悉的世博会的场馆;了解全国、
全世界的人们都来我们上海参观世博会。
2我们都是上海小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学对客人说“上海欢迎你!”
中班下学期
1.说说认认上海景观:城隍庙、外滩、南京路、中国馆等;体会上海有许多好玩、
好吃、好看的地方,吸引外地或外国的客人都喜欢到上海来。
2.学说“上海欢迎你!”:我们上海不仅有许多好玩的地方,而且我们都会很热
情地欢迎、招待客人,知道我们都是上海小主人要热情地欢迎、招待他们。
环节二:出示各种职业人物的图片,进行比较观察。
中班上学期
1.许多叔叔阿姨每天都在热情地招待世界各地来的客人,看看他们是谁呢?(逐
个出示相关范例图片,认识每一种职业)
2.客人来到上海,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不知道该坐什么车,想找
警察叔叔问路,哪位是警察呢?他的警服哪里最神气?(警察叔叔说:“上海欢迎
你!”立刻为客人指路。)
3.客人坐上了专线车,一路看着上海的风景,“畦,上海的房子好漂亮!是谁造的呢?”工人叔叔也戴着一项帽子,和警察一样吗7(工入叔叔向客人招手说:“上海欢迎你!”)
4.客人觉得肚子有点饿了,走进一家干净的餐厅,谁会来为客人服务呢?大厨
师头上戴着什么,身上穿着什么?(餐厅月艮务员对客人说:“上海欢迎你”,立刻为
客人送来上海小吃。)
中班下学期
1.每天上海都有许多叔叔阿姨在热情地招待各地来的客人(同时出示相关范例图片)。
2.在这些叔叔阿姨里,你认识谁?他(她)穿着什么样的工作服?
3.客人来到上海,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不知道该坐什么车,想找警察叔叔问路,哪位是警察呢?哪位是工人叔叔呢?他们有哪些地方不同?警察的警服哪里最神气?(警察叔叔说:“上海欢迎你!”立刻为客人指路。客人坐上了专线车,工人叔叔向客人招手说:“上海欢迎你!”)
4.客人觉得肚子有点饿了,走进一家干净的餐厅,谁会来为客人做菜呢?(比较厨师和医生的不同点。厨师对客人说:“上海欢迎你”,立刻为客人送来上海小吃。医生在为来到上海的游客测量体温是否正常时说:“祝您健康,上海欢迎你。”)
中班上学期
5.谁和大厨师一样有白帽子和白衣服?医生的工作服哪里很特别?(医生在为来到上海的游客测量体温是否正常时说:“祝您健康,上海欢迎你。”)
中班下学期
中班上学期主要通过寻找主体的主要特征,引导发现明显不同。我设计了一个外地
客人游上海的情境引导观察,在中班上学期采用注意观察的方式依次对警察、工人、餐厅
服务员、厨师、医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运用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在他们看来工作服上最明显或最特别的地方。
中班下学期的孩子不再满足于明显特征,开始关注工作服上更多的细节特征,于是
我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对相近服饰进行有目的的比较,给了幼儿大量观察细
节的机会,避免了每个职业从头说到脚的枯燥描述,缩短不必要的时间。
环节三:演示讨论,共同选择一个人物,尝试用画画的办法来成为他们中的一贯,一起来欢迎客人。
中班上学期
1.你们觉得这些人里面谁最难画,(由幼儿确定某一人物)画大人都有一点点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确定头的位置:今天我们要做叔叔阿姨,要长得高一点。(用手指点两个位置,看看哪个更合适)
3.厨师头上戴头巾,试一试先画好头巾再画脸蛋。
4.画一个大大的笑脸来欢迎客人。(让幼儿由土到下说五官,教师快速添画)
5.画上单线四肢的身体,边画边提示:穿上工作服,把手伸出来,太瘦不健康,手臂粗一点,两腿站站稳,腿也不能太细。在不同位置画线变换衣袖、裤管。
6.穿上工作服了(由幼儿说特征,教师添加围裙等明显特征)。
7.现在“大厨师”去上班了,瞧她正面带微笑和客人打招呼呢:“你好i欢迎光临!上海欢迎你!”
中班下学期
1.你们觉得画谁会比较简单,(由幼儿确定某一人物)画大人都有一点点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出示已画好五官的人物轮廓。
3.从帽子开始引导幼儿边观察说出特征,由教师添加。
4.重点关注服装上的细节,鼓励说得越多越仔细越好,教师均逐一添画。
5.瞧他正面带微笑和客人打招呼呢:“你好i上海欢迎你!”
6,现在大厨师已经去上班了!
中班上学期
中班下学期
我让幼儿挑选了最难画的对象,例如“餐厅服务员”作为共同探索表现的对象,把比较容易表现的人物留给孩子去画。
中班上学期针对幼儿较难把握空间位置和容易遗漏主要特征的难点,我在演示讨论
中主要按照顺序依次观察:帽子的位置、大大的笑脸、健康有力的四肢以及工作服的明显特征。从而加深幼儿对人物主要特征的印象,对表现四肢的印象。
为了给中班下期的孩子一些挑战,我们挑选了最难画的大厨师作为演示讨论的对
象。考虑到大部分幼儿都具备了表现人的基本特征的能力,所以预先准备了画有关的人
物轮廓的材料,将演示的重点放在比对大厨师工作服的特征上。
为了鼓励幼儿尝试没有画过的职业人物形象,在演示完毕后,我都采用演示人物去上班的情景,拿走现场的范例,让该人物图象退出幼儿的视线,避免幼儿操作表现时不加思考地重复。
环节四:操作表现——“今天你想当谁?”幼儿用一个接着一个说的方式,选择留下的职业人物来报名。
中班上学期
1.了解幼儿喜欢的角色:你今天想当谁,他头上有没有戴帽子或头巾7
2.及时出示头部位置合适的图画给其他幼儿参照: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笑脸。
3大家都来上班了,先看看身体健康吗?提醒幼儿运用图形画出四肢,不逮漏五官)
4.借助与工作相关的情景语言提示幼儿,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如:工作服的领子
要翻翻好,扣子要扣好,警察叔叔的皮带有没有系好……
5.结合情景进行渲染,根据幼儿的经验进行启发。例如:警察叔叔在指挥交通,
宽宽的斑马线在哪里?马路上有没有红绿灯?餐厅有没有桌子和椅子?是方桌还是
圆桌?工人叔叔造了什么样的房子?大厨师做的是小笼包还是春卷等。
中班下学期
1确定角色:你今天想当谁,他穿着怎样的工作服。
2.及时出示头部位置合适的图画给其他幼儿参照: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笑脸。
3.大家都来上班了,先把工作服穿好才能上班。(提醒幼儿不遗漏主要特征)
4.借助与工作相关的情景语言提示幼儿,表现各部分的特征。如:警察叔叔
的皮带很特别哦,上面有对讲机、警棍;工人叔叔的靴子,有厚厚的鞋底……
5.结合情景进行渲染,根据幼儿的经验进行启发。例如:警察叔叔,你是指
挥交通还是维持秩序?停车场还有空位吗?汽车停在哪里?餐厅服务员会为大
家端来什么好吃的呢?客人想吃冰凉的饮料,该放在哪里……
中班上学期
中班下学期
6.及时介绍与职业相关背景的作品,便于幼儿相互启发。
7.提供蜡笔,为背景勾边或局部涂色。
中班幼儿对步骤的关注都比较模糊,为此我在幼儿操作表现时分成几步进行提示:
第一步先提醒幼儿画好大大的帽子或头巾,第二步画上大大的笑脸,第三步画上相应的
工作服,第四步围绕职业主题添画相关背景。尤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无论是中班上学期
还是下学期都需要及时地用幼儿作品来给大家一个确定高低大小的标准。而在第三步
以后,具体形象的指导语是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图像的关键。
但是中班上学期的指导语相对中班下学期要更加具体形象,用比较直接或可以选
择的问话方式,附带描述特征的形容词,都能对幼儿起到启发和提示的作用。而中班
下学期的指导语还可以多一些开放性提问、建议性语言,比如:同样是表现医生,中班
上学期老师会先和幼儿确认职业特征:“你是医生阿姨吗?工作服穿好了吗?领子翻
好了吗?听诊器带了吗?”然后进一步引导幼儿想象情景:“有没有病人啊?”幼儿马
上回答“有的”,并开始在旁边添画。老师试探性地问:“这位病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
呀?”幼儿回答:“小朋友。”老师又迸一步启发:“让他坐着检查还是躺下来检查呢rl
有没有方万的椅子或者长方形的床呢?”有的幼儿在人的外面画了个长方形的框框表
示小床,有的在旁边画了方形的凳子和桌子,不同的看病经验使得幼儿表现的图像也
各不相同。
中班下学期则要根据幼儿画面上已经有的一些背景来给予建议,启发幼儿能围绕自
己选择的职业表现出更丰富的细节和更生动的情景,例如:当幼儿的画面里有一张病床
时,我就说:“医生啊,有一位外地朋友刚来上海,得了感冒发烧了,怎么办?是吃药还是打针?”幼儿说:“吊盐水。”随后在小床的旁边添画了长长的直线和椭圆形的“盐水瓶”,
我又进一步推动情景:“再配点药吧,可以好得快一点。旁边是不是有一个放药的柜子?”
幼儿又添画了放药瓶的长方形柜子,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当老师指着背景装饰图案感叹说:“现在的医院都很漂亮的,窗帘上有好看的图案,让人心情不错。”幼儿又开
始装扮起门窗、墙壁、地板等,背景也越来越丰富。
活动结束
分享交流
随着“上班时间到,大家来上班”的提示,幼儿纷纷将作品放在相应的背景中,我给大家挂上工作证,然后共同说出“上海欢迎你!”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以上实践证明,同一内容可以放在不同年龄段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所在年龄段的经验和需要,适时调整目标和教法,才能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里实现原有经验上的推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