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进餐环节中的拖小班问题诊断与应对

(2012-12-19 08:44:45)
标签:

儿童教育

教育

策略

入园准备

分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第二节进餐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家长事事包办的教养方式使幼儿的进餐技能、进餐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当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后,面对进餐环境、进餐要求的变化,幼儿既没有饭来张口的支持,又缺乏独立进餐的技能,因此,进餐时就出现了诸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存在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提高其进餐技能,养成良好的进

餐习惯,是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托、小班幼儿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教师要准确把握托、小班幼儿进餐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问题诊断

    托、小班幼儿身心迅速发展,开始出现独立的心理倾向,喜欢自己尝试做事情。但因为手眼协调能力不足,进餐技能欠缺,又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进餐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焦虑,不愿吃饭

    初入园的幼儿在进餐时常有这样一些表现:有的哭闹不止,吵着让妈妈喂;有的紧紧抱着自己的物品呆坐着不吃饭;还有的拒绝教师喂饭,打翻饭碗。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环境陌生,幼儿与教师的依恋感、信任感尚未建立,缺乏安全感,心理焦虑,不愿吃饭。

   2.独立进餐有困难

  “老师,喂喂我。”有的幼儿坐着不动,等待教师来喂;有的不会拿小勺,舀饭时,一手握着勺子,舀不起饭菜而将饭菜洒到桌子上,或舀到一半,饭没吃到嘴里却洒到身上;有的饭含在嘴里不会咀嚼,或咀嚼好了不会吞咽;吃鸡蛋、鹌鹑蛋、虾等带皮食物时,一句“老师,我不会”,就等着教师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成人教育方式不当,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都不会,或因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耐性帮助幼儿学习进餐技能,进餐活动完全由成人包办,因而造成幼儿强烈的依赖性和进餐技能的严重缺失。

  3.部分幼儿偏食、挑食

  遇到木耳,有的幼儿会说“这黑黑的是什么?我不吃。”遇到香菇、洋葱、香菜等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时,幼儿会皱着眉头说“好难闻”;还有的幼儿吃芹菜等粗纤维的食物时嚼嚼就吐出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饮食,特别是对于带有特殊味道、颜色发黑的食物总有一种排斥心理;另外,幼儿从小吃较软的食物,牙齿又发育不好,对粗纤维的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幼儿脾胃不适、疲惫、情绪不稳定、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暂时陛的偏食挑食。

    4.基本进餐习惯尚未养成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进餐时,有的幼儿吃完一种,再吃另一种,不会搭配着吃。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缺少科学的饮食观念,让幼儿以流食为主,习惯于吸食而不会张嘴咬饭;或顺从幼儿食欲,幼儿喜欢吃什么就一味地喂什么,从而忽视了科学进餐习惯的培养。

()问题应对

面对托、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及学习特点,通过环境暗示、说做一体、情境模拟等策略,帮助幼儿摆脱焦虑情绪,产生愿意在幼儿园进餐的情感,不断习得进餐的技能,解决挑食偏食的问题,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环境暗示,指导帮助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具有暗示作用。教师可通过设置半封闭、有幼儿家人照片、放置幼儿依恋物的进餐环境,给幼儿亲切感。通过喊幼儿乳名、帮助幼儿进餐,让幼儿感受妈妈一样的温暖。

                 活动一 我的家

    活动目标

    1.感受幼儿园像自己的家一样安全温暖。   

    2.愿意在幼儿园吃饭。

  活动准备

    1.柔美的背景音乐。

2.将活动区设置成半封闭状态,在活动区张贴幼儿与家人的照片,放置幼儿带来的依恋物。

 

    3.活动区放置餐桌一张,桌上摆放餐具。

指导建议

    1.播放音乐,放松幼儿的身心,营造宽松温馨的氛围。

    2.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区环境,引导幼儿说一说:“照片上有谁?在干什么?你的玩具是什么?”让幼儿体验、感受“家”一样安全、温馨的进餐环境。

    3.引导幼儿观察餐桌上的餐具,说一说餐桌上有什么?是做什么用的?激发幼儿在活动区进餐的情感。

活动延伸

    及时添加不同内容的照片,更换玩具,丰富和幼儿交流的话题,增进幼儿愉快进餐的情感。

                 活动二老师妈妈

活动目标

    1.懂得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自己吃饭。

    2.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依恋感。

活动准备

    1.知道每个幼儿的乳名。

    2.准备幼儿妈妈的照片。

指导建议

    1.日常活动中,教师亲切地称呼幼儿的乳名,让幼儿感受教师的关爱。

    2.进餐前,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照片,说一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吃饭的。

    3.进餐时,每张餐桌有一名教师照顾幼儿进餐。对情绪不好的幼儿,教师坐在其身边,安抚情绪,适当喂幼儿吃饭。

    4.引导幼儿说一说老师又是怎样照顾自己吃饭的,让幼儿知道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自己,爱自己。

    以上两个活动,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在温馨、舒适、宽松得像“家”一样的环境中,放松了幼儿的身心,愉悦了幼儿的情绪,增进了幼儿和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减轻了幼儿的进餐焦虑,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进餐,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说做一体,游戏激趣

  24岁的幼儿,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能力,因此具有好动、喜游戏的特点,运用短小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趣味十足的游戏,配合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在真实场景中不断习得进餐技能。

                 活动一 我会自己吃

    活动目标

    1.懂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

    2.学习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1.餐前幼儿洗干净手、餐具摆放好。

    3.幼儿吃饭的录像。

指导建议

    1.餐前,组织幼儿观看录像,讨论“宝宝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吃饭的?”激发幼儿要独立吃饭的欲望。

    2.教师演示正确用小勺的方法:宝宝吃饭的时候,要一只手扶住碗,另一只手拿小勺,拿小勺的手,要大拇哥、二拇弟、高个子一起握住勺把,一口一口舀饭吃。

    3.组织幼儿进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小勺的方法,及时鼓励、帮助和指导幼儿进餐。

活动延伸

    1.在每次进餐前,带领幼儿说说儿歌《握小勺》,鼓励幼儿自己拿小勺舀饭吃。

    2.在生活区投放动物宝宝、长柄小勺、花生、豆子等材料,指导幼儿喂动物宝宝吃饭,练习使用勺子。

3.指导家长在家里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习自己使用小勺吃饭。

附:儿歌

握小勺

大拇指,二拇弟,还有高个子,

一起来,握小勺,

 更多精彩视频、文章,请点击登录【好老师淘宝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