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span>一 >
http://s15/mw690/002hhDctzy75DJLq2L42e&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4/mw690/002hhDctzy75DJenO7r5d&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1/mw690/002hhDctzy75DJfAfAm7a&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2/mw690/002hhDctzy75DJhfkYr2b&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桂林地处广西自治区的东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多山,成丘林、盆地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秀美的漓江和桃花江,自北向南流经辖区,与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自南宋以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南宋.王正功)的美誉。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它早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圣地之一。现在,桂林交通方便,愿往者随时均可成行。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有近代爱国诗人吴迈据此引伸做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2014年6月23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一、独秀峰与靖江王府景区:
独秀峰与靖江王府景区是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位于桂林市秀峰区王府西路与王府东路的交叉处,今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独秀峰:
http://s8/mw690/002hhDctzy75DJi7sLZ97&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桂林独秀峰与叠彩峰、伏波峰成三足鼎立之势,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海拔高150米,相对高度66米,长120米,宽50米,是桂林独峰类的典型代表。它平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岩石裸露,缝隙奇树长青,山顶古松苍天,气势雄伟,形成旁无坡阜的单峰,似出土毛笋耸于平畴。实为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经不断溶蚀、崩塌,逐渐形成的孤峰。
独秀峰因其独、秀、壮、美、奇,不但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学者、画家、游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石刻和墨宝,多达160余件;也让军、政要员、游道、方士以占据一席之地而为荣。
http://s12/mw690/002hhDctzy75DN62vy32b&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南朝宋.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大文学家、著名诗人颜延之,担任始安(桂林)郡太守,常到此峰东麓的岩、洞读书、游玩,挥笔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因而得名“独秀峰”。相应的岩、洞被称为“读书岩”或“宋颜公读书岩”、“独秀社”(清.咸丰元年镌)。每当清晨和傍晚,晨曦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如一位“紫袍金带”(清.张祥可书)的王者,故原名为“紫金山”,后来又有“南天一柱”(清.黄国材书)之称。。独秀峰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开启了人文风光与自然美景的和 谐结合。
http://s15/mw690/002hhDctzy75DJkkh0q9e&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唐大历(公元766年十一月~公元779年十二月)间,桂州刺史李昌巎对荒芜多年的岩洞进行整修,建宣尼庙、修学宫于岩前。郑叔齐作文记事,颂扬李昌巎辟山林、建学校、育人才的善举,以激励学子;并以岩洞由草荒到焕然显著为例,感有识之士需知人善任的知已“发现”,否则终将怀才不遇。这是桂林石刻中关于山水开发和以庙办学创立的最早记载。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监察御史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中,写有“此峰秀峭挺然力,一笔通天独自成。”是摩崖品题颂美桂林山水的最早记载。现收藏于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唐五代(公元906年-公元960年),张固《独秀山》诗曰:“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曾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http://s14/mw690/002hhDctzy75DJkTgFT8d&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宋代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九月十六日,时任广西提点刑狱、权府事的王正功,以地方官身份,宴请桂林中举的学子,作《大比宴享即席劝驾诗》刻于读书岩前: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末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鹍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文场端似战场酣”开创描述桂林山水自然之美和科考竞争激烈结合的先驱,成为流传直今的千古绝唱。
元.丁方中作“孔子像”,耆英书“介然独立”。
http://s2/mw690/002hhDctzy75DKX33y161&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
清乾隆皇帝做诗和慈禧太后书写大“寿”字。
清乾嘉时期,诗人散文家 袁枚做诗《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即把独秀峰的自然景观与俯视效果惟妙惟肖的描述,又自然表达出人生哲理。
http://s15/mw690/002hhDctzy75DL3atwa7e&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六十甲子太岁保护神摩崖石刻像,不仅揭示了“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中的“太岁”的起源和谜底;六十甲子太岁保护神摩崖石刻本身就是世界之最。为了复制摩崖石刻和碑刻的艺术品,第三位靖江王朱佐敬发明创造了“王府秘拓”,即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复制技术——拓印。拓印出现于明朝,后盛行于清朝。历经五代十二位艺术大师,不断完善研制而成,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今日“太平岩”三个大字横刻于洞口,一幅对联悬挂两侧:“入洞朝星悟人生真谛,归家省道学易理妙机。”
靖江王府:
http://s8/mw690/002hhDctzy75DJc8KQTa7&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古时将独秀峰所在地看成天赐宝地。宋代时这里建成铁牛寺,赵构曾在这里居住过,所以又被认为潜龙之地。元代改为大国寺,后又称万寿殿。几经毁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封其重孙朱守谦为第一代靖江王(即明朝藩王),此处成为藩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独秀峰之南开始建王府,历时20年才完工。由于王府在桂林城中成为独立的城中城,故称王城。王城3里长的城垣全部采用巨型方整的青石料砌成,城墙厚5.5米,高近8米,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整个王城的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营造。
http://s11/mw690/002hhDctzy75DLEoxZM9a&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2/mw690/002hhDctzy75DLFSQlb31&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2/mw690/002hhDctzy75DLH8NB791&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中轴线上的府门承运门和主殿承运殿高大华丽,气势非凡。承运门上高挂:“靖江王府”四个大字的金匾。承运殿正门两侧的对联是后人对明朝及王府的概括描述:
“三百载明代江山自度岭南底定边境咸宁遂昭新盛世河清海晏;
十四传靖王藩府全凭桂郡安居城池永固乃坐享荣华燕舞莺歌。”
王府中轴线上由承运门到承运殿前的王道,是600年前由青石板铺成的,只有王爷和王妃可以行走;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是由桂林独有的灰白石雕刻而成,“云阶玉陛”雕有如意祥云,寓意吉祥如意,为王爷御用通道,是明朝靖江王府身份、权力、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王权的至上的思想。整个王府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府门前、府内行道旁粗壮繁茂的古小叶榕树成荫,上面长满了寄生藤叶植物,其情其景恍如仙宫。靖江王府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
http://s10/mw690/002hhDctzy75DLIzHEl79&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9/mw690/002hhDctzy75DLK3PC028&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5/mw690/002hhDctzy75DLLyZH09e&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明朝靖江王府共有十三代,十四位靖江王,曾居住于此。直到南
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第十四位靖江王朱亨加时期被清灭,历时280年。
http://s7/mw690/002hhDctzy75DNKZKUS96&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1/mw690/002hhDctzy75DLOUb3Qda&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9/mw690/002hhDctzy75DLQdpzi28&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将王城改建为广西贡院,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4位状元、585位进士、1685位举人,堪称读书人的福地。至今在靖江王城的东华门上还嵌着的“状元及第”坊,是道光年间为新科状元龙启瑞而建的;南面正阳门上嵌着的“三元及第”坊,是清代两广总督为表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临桂人陈继昌而立的;西华门上的“榜眼及第”坊,是为同治年间榜眼于建章而刻的。三块石牌坊,朱红大字,十分醒目。它表示尊重知识分子,重视人才,并以此方式于以昭示。
清乾隆九年(公元1977年)十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亲临翰林院,所作的四首诗,表达了乾隆皇帝尊重知识分子、重视人才的思想。这组御赐诗被制成碑刻立于广西贡院,以激励莘莘学子奋发成才,为国效力。
http://s16/mw690/002hhDctzy75DLRtuMfef&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2/mw690/002hhDctzy75DLSgUJl1b&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7/mw690/002hhDctzy75DNZdjsaa6&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3/mw690/002hhDctzy75DLUnBmi22&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
现在走进贡院,不仅可以想象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还可以参与“模拟科举考试”,并获得“文凭”,亲身感受学子们“十年寒窗”的艰辛和“金榜题名”时的喜悦。(注:中国封建科举三级: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其第一名解元;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其第一名会元;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其前三名为一甲,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骑马游街)
http://s5/mw690/002hhDctzy75DMETtacf4&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7/mw690/002hhDctzy75DMG8zd456&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http://s16/mw690/002hhDctzy75DMHLn0ref&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中山纪念塔”:四周林木苍翠,三面体的锥形塔体高耸入云,代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想;基座五级台阶,寓意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四周围绕的十八根石柱,寓意当年全国所有十八省的人民对孙中山的爱戴和怀恋。塔碑正面是民国十四年七月(公元1925年9月)由桂林人谢顺慈写的“中山不死”;塔碑二、三面依序是1981年10月新刻“主义常新”和1925年3月11日(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总理补签的《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http://s2/mw690/002hhDctzy75DMDLi8Na1&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仰止亭”:建筑小而精,紧依独秀峰东侧。亭两侧悬挂对联:“小筑正宜邀月到,古人不见仰山高。”亭中是1982年12月原国家副主席廖承志题书巨字“中山长存”石碑。
http://s13/mw690/002hhDctzy75DLlxhyA4c&690>" TITLE="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
靖江王府浓缩了最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如今对王城景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大大地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自然景观整合在一起,已于2003年9月开始向游客开放。
(待续)(谢谢配合,此次的图片好不容易上传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