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闫学  《祖父的园子》教学概录

(2016-04-02 21:53:51)
分类: 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的2016)

《祖父的园子》教学概录

(听课记录整理:乐山实小  刘琼芳)

 

执教:闫学

教学过程:

(说明:本次听课地点在上海是莘庄镇小学。上课了,闫学老师才发现学生桌上并没有她上课要用的教材——《祖父的园子》,原来,主办方(或者是学校吧)未能提前为学生印刷教材。所以,带 班老师马上拿教材出去印,闫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谈话,等待教材到手——也就是说,学生上课了,连本节课要上什么内容都还不知道——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闫老师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后再开始上课——足见老师的从容与功底。)

一、入课部分

师:今天,闫老师带同学去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揭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读过萧红的哪些文章?(《火烧云》)。

师:介绍作者:萧红,《呼兰河传》:描写萧红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其中,有一个人物,萧红琢磨得最多——祖父

师:(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萧红:《呼兰河传》

师:在这段文字里,哪一个出现得最多——“祖父”。数一数这段话几句?(4句)短短四句话,“祖父”出现了7次,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作者总是“我什么什么的时候,祖父怎样怎样”——特别的絮絮叨叨,为什么要用这样充满萧红特色的语言来写自己的祖父呢?读完《祖父的园子》,你就知道了。

 

二、自由、出声读课文。

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

1、祖父的园子在萧红的笔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风景优美

2:快乐

3:花果繁盛

4:新鲜漂亮

5:充满灵性

6:生机勃勃

7:充满回忆、充满思念

8:充满活力

9:五颜六色

10:神奇

11:有趣

12:自由

13:绿色健康

14:与众不同

15:热闹

    (学生说得不同的,闫老师便请上讲台把词语写在黑板上。)(板书见后)

——称赞学生丰富的词语表现力,超强的阅读能力

2、总结板书:祖父的园子是一个风景优美(黑板上的词语来说)的园子。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般的园子。

这个园子里,有                                ……

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感受萧红祖父的园子的独特。

3、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在20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笔最多,篇幅最长,是哪一段呢?

 

三、品读课文十七自然段。

1、出示十七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谁来读?读流畅你就很了不起了!——指名读(两个或三个学生)

2、读完这段文字:你有出错的地方吗?

重点两处:

有一个地方非常容易错:倭(wō)瓜  不要读成了“矮瓜”——谁见过倭瓜?倭瓜就是——南瓜。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jiē)一个瓜。”

3、如果让你从这段话中找一个词,能堪称这段话的灵魂,你能找出来吗?(自由)

如果说“自由”是中心词,那么,有这个词儿的这句话可以看作中心句。(见红色)

4、在萧红的笔下,都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5、这个自由是一般的自由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由?——随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不想变成它们?

6、从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选一种,你就变成它(老师统计想变的对象的人数)

在这个课堂上,还有一个人没有变,他是谁呀——老师。你们觉得我变什么比较好呢?

学生说:园丁、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萧红)

师:我都不知道自己变什么最好了。这样吧,你们哪支队伍表现得最自由最快乐,我就加入你们的队伍。

师:(学生表现倭瓜——愿意……愿意……——语言、表情、动作——我想加入,是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再表达一下你们的自由!)

生:表现“黄瓜”——表情相当坚定——“我真的可以加入吗?” “我真的可以?”“我真的可以?”——再读表现

生:表现“玉米”——(基本同前)你觉得我不够高吗?就像萧红说的“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表现“蝴蝶”——(大个的、公的、黄蝴蝶)读。这种自由自在,是倭瓜黄瓜玉米所不及的。我若变成蝴蝶,真可以随意飞吗?我真的可以吗?

师:蝴蝶有蝴蝶的自由,玉米、黄瓜、倭瓜有自己的自由,我都纠结了,自己便什么好呢?

生:为什么你能变这变那,我们就不能呢?

师:你们也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你们的思想是自由的,生活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萧红的幸福!

7、学生尝试变成别的角色,体验一把他们的快乐。(读)

8、它们会有人的感情吗?会听懂祖父的话吗?在萧红的笔下,难道只想表现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快乐吗?她还表现了谁的快乐?——童年时代的萧红。为什么这段文字没有直接说——从文字背后,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

9、萧红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自由和快乐的?

1:花虫鸟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拟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

师:除了拟人手法,还有别的吗?

2:“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包括世间万物,也包括作者本人。人,和世间万物都是平等、自由的。

3:回忆自己和祖父在一起的事情来写“自由”——联系上下文、联系前文来理解。

——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自己感情的方法叫什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师:这一段中,还有一个方法作者运用非常明显,你发现了吗?

    在文学作品中,三个或三个以上固定的句式出现在文段中,就叫做排比。

总结:排比、拟人、寓情于景是坐着在这段中表达时使用的艺术手段。

10、寓情于景运用广泛: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切景物所表达的感情解释人物的感情。景物喜,人物喜;景物悲,人物悲。)

本文,用……的快乐表达自己的快乐。——“……一切……

2)师生共同读17段。——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令人向往!

 

四、品读课文其余段落。

1、究竟是谁,给了小红这样一个美好自由的世界——文字背后的动人故事。

你从童年时代作者的哪些事儿体会到了?

1: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2:把“谷穗”当做“狗尾巴草”割掉,祖父并没有责备

3:祖父细心讲解“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

4:玩“下雨”的游戏

    ——祖父的爱给了萧红一个美好自由的世界

2、出示:《呼兰河传》另一个女孩的命运:12岁,当牛做马,这户人家残忍愚昧,女孩被活活折磨致死,多少年后: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在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女孩命运的悲惨、凄凉、萧红内心深处深深的悲愤和无声的叹息——正如王国维所说:景物可以表达喜,景物,也可以表达悲。)

3、如果此时我再问你:“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你还能填别的词语吗?

生:充满爱(写在黑板中间)——爱是一切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怀念祖父的园子,真正怀念的是祖父的爱。

出示:

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萧红:《呼兰河传》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介绍萧红的逝去: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并不会因为死亡二消失。

5、出示一段话:《樱桃》——樱桃树结果的片段

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萧红:《呼兰河传》

——你相信吗?不相信,正是不相信让我们读懂了这背后深深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