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来拯救高考极端生

(2012-05-18 16:06:40)
标签:

少年

中国教育

应试教育

升学

高三生

极端行为

校园

分类: 教育校园

/吴荣

    

他们绝望了。最近一位19岁抑郁男孩跳楼自杀,在他的笔记本里,“高考”成为自杀理由之一;另外一位高三女生因为高考压力大,躲进大衣柜绝食三天。

 

这两位学生都有着共同之处。都患有抑郁症,都是因为跟高考有关而患上抑郁症。在分析这两个案子时,“高考”、“压力大”、“抑郁症”这些词汇格外鲜明而让人感到沉重。究竟现在的高考生有着怎样的压力呢,什么样的压力导致他们不堪承重,偏走极端?

 

高三,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高三,是一个学生的人生转折点。高考考得理想,意味着今后的成长环境相对顺利,起步相对较高。考得失意,说明了以后也许会走更多的坎坷之路,起步较之为低。高三阶段凹凸表现了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考生,身上既肩负着家庭寄予的厚望,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他们的胜算筹码可能远没有身上的承压如此之重,内心上的焦虑、担忧之类的负面情绪不难想象。

 

高考是一个繁忙不堪的季节。一堆堆应接不暇的小测试、月考、模拟考,寒假暑假的补课,他们不累才怪,不烦才奇。高考让每位高三生神经紧绷,高三阶段表现出来的弊端分外明显,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是导致上述两位学生选择极端的主要原因。深究下去,高考的巨大压力不是单单发生在高三,高考作为许多家长学校跟学生的长期目标,他们一开始就注重孩子的各种考试。幼儿园的升学,小学的升学,初中的升学都能够关乎到高中的升学,也就是学生每个阶段上学的成绩都关乎着高考的成败。这样的连锁理念正在不停地为我们的家长所接受及强化,他们要求孩子要在应试教育下以“舍我其谁”的精神追逐考卷上的第一。另一方面,在严格要求孩子的督促下,却是缺乏了那一份足够让孩子体验到密切的亲情与温暖爱意。在缺失正确的家庭关爱与学校应试教育盛行之间,学生中必然患上抑郁症,并且出现极端行为。

 

学生的学习环境一直是老师孜孜不倦的教科书知识灌输,倘若他们的脑袋仅仅库存僵硬死板小范围的知识,却缺少灵活善思的脑力,这不能怪学生的不勤奋,他们已然是最勤奋的一群人。也不能从表象上判断教师是罪魁祸首,该揪出来的是那一张张考卷的“幕后指使者”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罪孽在哪里?它让学生身体疲惫不堪,兴趣上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仅泯灭个体的个性,更是扼杀个体的创造力。“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色彩很强烈,学生不得不放弃各种兴趣爱好,投入更多的时间经营学业,围绕着考卷团团转,为着卷子上那一笔笔鲜红的分数绞尽脑汁。在它的作用下,不免会扭曲学生的心理。欢喜颜笑被紧眉锁目“嫁接”了,活泼爽朗为老气横秋“移植”去。学生尚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哪有美美的幸福可悦?

 

“应试教育”一直还在沿用着,尽管在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下有所改革,但是这些所谓的“改革”只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不变的前提上对其进行小修小补,即使促进教育环境的一点改善,然而却是难以谈得上完全意义的“教育改革”。强调现国情下“应试教育”的公平性,大家不必否认这点,但我们不得不请他们也去瞧瞧近年中小学生的极端案例,睁开眼睛看看这些血淋淋的极端案例。媒体经常报道中小学生千奇百怪的极端行为,当然必包括轻生的例子在内,这些现象不是一次两次了,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恐怖的校园风气。教育改革者不要徒有虚名了,该动“手术”的时候就要坚决果断执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见地精辟睿智地指出中国未来的强大要依靠中国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今校园里屡屡出现学生的极端行为,倘若青少年尚未成长成熟就因“应试教育”给夭折了,接下来中国何以谈“智”“富”“独立”“自由”“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