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长垣县一中劝退带手机学生欠妥

(2012-03-03 08:50:26)
标签:

长垣一中

校规

劝退带手机学生

新乡市教育局

宽容

劝退程序

分类: 教育校园

文/吴荣

 

    因学生带手机,吃方便面,河南长垣县第一中学21名学生被劝退、取消学籍。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河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责成新乡市教育局调查处理,并上报结果。今日下午,新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杨女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该事件发生后,河南省教育厅责成我局调查处理此事,并上报结果。我局随即责成长垣县教育局调查处理此事,最迟3月2日上报调查处理结果。”(中新网郑州3月1日电)

 

    在笔者试图了解此次河南长垣一中劝退带手机、吃方便面学生的事件时,发现来自中安在线的一则消息称铜陵市田家炳中学在校园黑板上登出了这样的告示“各位家长、同学请注意!为了保证同学在校安心学习,本校严禁在校使用手机,现将上学期收缴的手机及电池集中销毁。”这两则都是关于中学以保护学生利益名义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校园惩罚事件。类似这样事件去年在笔者的家乡也曾经发生。2011年11月19日南方日报版面刊登出“广西平南实验中学-学生带手机,学校就开除!”据称该学校开除学生20多人收缴手机200多部,学校方面以学生违犯学校校规为理由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以及开除。

 

    一个中学因为学生使用手机而没收并对其劝退,这是什么样的校规!就好像一个公民怀了一点贪恋心而行窃,假定他窃取的东西没那么贵重,可法院偏偏裁定以死刑。使用手机的在校中学生就被这些学校判了“死刑”。长垣县一中颁布的“六条禁令”禁止外出上网、禁止考试作弊、禁止谈情说爱、禁止打架骂人、禁止带手机、禁止吸烟喝酒,违反其中任何一项,即被取消学籍;“七项不准”包括不准带学校配发以外的书籍,不准带篮球足球,不准吃零食,不准使用MP3、MP4等电子设备等,违反会被扣除相应学分,学分扣到一定限度会被劝退。这些校规是学校为了管理学生,出于对学生的好处而制定,当然也受到大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认可。然而,有媒体称这些所谓的“校规”是学校本身制定的,根本没有遵循国家的《教育法》。这些“校规”是学校内部的一些有话语权的人物制定的,假如所有在校的老师可以进行民主讨论与决策,这些所谓的“校规”也许会焕然一新。而在学校以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名义下,家长当然一股劲地毫无异议赞成。而学生呢,学生是被教育者,几乎就没有话语权参与校规的制定。学生没有自由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意见,大部分教师没有话语权参与协商决策,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热切关爱一味盲从。当中学生因吃方便面、带手机就面临着劝退的危险,我们感到学校的校规明显带着强迫性的行政命令。

 

    不要以为这样的校规是三方利益的有力保障,它也许会适得其反。长垣一中所制定的“六条禁令”、“七项不准”里边的内容,处处在限制着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当然可以看出为学生着想。要注意的是这些中学生的大部分都没有成年,他们在这个阶段就特别好玩。特别是90后的身份,他们特别注重自己的个性发挥。学校定制这些校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但是学生真正触及到这些校规时,在他们还没有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学校草草地就要将其劝退,把他们抛给家长,弃于社会,这不是学校没有强烈责任感的表现么!这难道不违背初衷,违背当初为了学生为了家长更是为了学校的共同利益!

 

    刚逝世50周年的胡适曾言“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就是提倡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中学办学的理念也有诸如同学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的倡导。中学既然要求学生们要做到彼此包容,相互谅解,那么学校是不是得以身作则?

 

    笔者在准备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了解到河南长垣县一中带手机学生事件的最新进展。河南商报消息称“因在校使用手机被劝退的河南长垣县第一中学学生下周将返校。对于该校给予的处分,这些学生可以申请复议,长垣一中将进行复查。 ”因为舆论的压力,河南教育厅、新乡市教育局以及长垣县教育局不得不将其谨慎处理,长垣一中也作出了退步。据了解,美国也有对违犯校规的学生进行开除的决定。但是其前提是学生多次或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抑或被指控有犯罪的事实,学校才有权对他作出开除的决定。并且学校是依照法律程序对要决定开除的学生进行指控,学生也有对学校指控的事实作自行辩护。对比美国开除违规学生的程序,中国中学的草率依校规“我行我素”,真要好好检讨一番!

 

    中国的中学一贯以严厉的校规管理学校,但严厉也要看放在何处,考虑度的大小。学校培养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把学生当人看,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学校要协助他们培养起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不是当他们在犯了一点错误的时候将他们放弃,这不是教育的目的!一起起的校园惩罚事件真的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仔细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