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是中美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
(2011-12-05 09:17:37)
标签:
财经 |
投资铁、公、机是修有形的路,这条路如果不是通向自己的乡村,就会把自己车间生产的产品输送到国外,越是输送的多,到了一个临界点,一定会导致买什么贵什么、卖什么便宜什么的结局,这就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惑。而且还得要利用自己发行的货币统一收购贸易盈余以及外来投资资本,随着这个积累也达到一个临界点,也会造成自己压低自己的价值,最后的结果是把自己的外储拱手交给对手国央行套牢,别人把你这部分资产越贬值,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中国上下都在想要改变这个荒谬,看来出口导向这条老路,不能再过多地修了,需要修新路,但是如何修新路呢?一是修教育和创新集中的中小企业高科技化之路,二是修三农现代化之路。这条路是启动内需之路,三是修社会保障之路,具体包括医疗、养老、保险、福利、公共设施之路。这条路认识到了底线保障的意义,说白了,即使有部分人完全没有任何生产能力,仅作为一个人,一个完全的消费者,都应该可以享受基本的底线福利保障,如果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看成是所有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这一阶段的财富拥有者只是阶段性地创造者,他或她其实只是对过往的继承,以及对当下的开拓,对未来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人类应该建立共同的底线保证体系,这或许会是人类文明演进未来不可避免地必然。
但是对于财富所有者而言,他们不愿意在占有的当下与更多的人分享,但是这个不愿意不说阶级矛盾,就是剩余大量地浪费造成地污染与破坏,也会把环境代价反馈给整个人类,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很多时候人们容易把有形的路挂在嘴边,用GDP来标榜自己的发展,因为通向国外容易获得虚假的国际性声誉,而无形的路往往通向自己的百姓,自己的内心,获得的是实实在在地发展与和谐。
在追赶型经济体中,不惜降低一切资源价格集中优势发展某些地方和行业,以期换来突围成功,这是壮士断腕地手法,而所谓发达国家资本不怕转移投资和技术带来的风险,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产能和市场,实现资本更大的保值增值,但也给自己带来中产阶级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事实。
由于美国是老牌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的问题是,从1960年代以来,华尔街在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白宫、五角大楼的支持下,利用全世界廉价的产能生产,给本土带来低廉的价格,但是却限制了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就业增长,在二者背离中爆发了本轮危机,奥巴马政府于是也面临着如何修路的问题,也是面临两条路的选择,一条就是民主党现在坚持的医疗改革,企图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美国的医疗福利,同时还主张向富人征税,这条路类似中国修无形的路一样,共同的底线保障,而共和党则主张延长减税、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取消医疗改革中过分地福利。共和党的主张类似以上修有形的路。两党都主张促进出口、恢复制造业昔日的荣光,都主张减少政府的赤字。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从1960年代开始经常贸易长期逆差,长期产业空洞化,信用泡沫化,的确需要修有形的路。而且那些高等级铁公机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已经损毁,需要重新修建,在这方面美国本土没有产能过剩,相反还需要加大资本投入,修更多的有形之路。而中国对于广大的三农地区,固然更需要修很多有形之路,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在当前瓶颈特别紧张的情况下,除非改变修路的地方,而不是在城市同一条道上翻来覆去,新投资、新增长,在新投资中增加三农对象的分配,过去由于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反复投资,集中修建的铁公机产能似乎只有出口,但是发达的欧美现在危机了,消费能力明显不济,外需不成,只有匹配内需,那二元对立的矛盾才可能得以缓解,发展才可能更具有后劲,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中国需要修更多的通向心灵的无形之路。
总之,中美都遇到了修路的问题,都遇上了修新路和修老路的问题。一个是可持续性地发展,一个是提升后劲,稳住中产、增加和谐,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阶级差别的问题,到底是无视差别,继续让资本的天性进一步放大,还是退回来,练内功,注重内部均衡,先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有力。
实现底线保障,先在一国之内,再逐步连成一片,实现世界性的底线保障,这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责任,也是资本内在均衡的长期趋势。资本一方面天生追逐利润,另一方面天生越积累越有势力,这两个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积累过多,造成浪费污染,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系统性地失衡,最后导致整个人类共同的问题。而资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内在也有长期均衡发展的动力。
在美国GDP构成中,消费占70%多,投资占20%不到,美国号称世界头号消费大国,其实资本在美国投资相对较少,在美国之外却较多,而美国消费主要是中产和之下的人口,这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消费。由于没有多少积蓄,身价不是很高,偏好消费中国制造的低价产品,多是一次性的,耐用高档品消费需要中产以上的能力,但是这部分在美国并不占多大的比重。简单地说,一方面美国消费占比过高,但是高档消费占比并不太高,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在本国投资过少,但是在全世界投资却不少。美国的问题是中产社会M型危机,需要修恢复昔日中产阶级荣光的路,包括奥巴马那些无形的路,还需要恢复制造业,而中国修路主要针对二元社会危机,修中产阶级形成之路,抑制二元社会差距。
★★★★★★★★★★★★极视-东方 好书榜★★★★★★★★★★★★
1、《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江涌最新力作,震撼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深度剖析中国现实困境,反思每一个中国人的现状和未来!)
2、《经济学的真相:超越看不见的手》(世界为什么误解了亚当·斯密200年?“看不见的手”非出自斯密之口?还你一个不知道的真相。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鼎力推荐)
3、《德马克指标》(全球经济危机下,股市动荡不安,所有投资者都在积极寻求最有效的投资方式和最精准的市场预测工具。德马克指标这一反市场时机分析指标脱颖而出。)
4、《美国的反省:如何从垄断中解放市场》(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垄断阻碍了竞争和创新。如何走出反垄断的悖论?谁来保障市场的自由和公平?)
5、《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世界的中心总在西方?西方还能统治多久?昔日丝绸之路的贸易强权和光耀,正在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