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粮食危机经济恐慌价格上涨财经 |
分类: 专题评论 |
注:本文为我应邀为东方出版社《粮食战争》一书所作书序
粮食价格危机:与其说是粮食实体匮乏,不如说是预期恐慌危机
面对世界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1)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是中国和印度经济起飞带动人民所得提高、中产阶级兴起、积极追求更高质量的饮食造成的。原本以米食为主的社会,在生活渐趋富裕之后,人民的饮食习惯改变,开始喜欢各种小麦制食品,包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亚洲地区对小麦的需求也都持续增加。但是无论怎样渲染,根据统计该因素占5%的权重。
(2)是全球气候异常、天灾频传造成的。本是全球主要谷物生产地区的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都面临长期干旱,严重影响谷物产量,以致全球库存量不断走低,但需求量却持续增加,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粮食库存并不十分短缺,一般来说,他们的库存分布为:一般老百姓为1个月的需要量,一般粮商为1~2年的需要量,政府和大的粮商为2年的需要量,平均起来,这些国家满足自己需求的量是不匮乏的。但是这个要素的权重还是占15%,因为其往往被认定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始作俑者。
(3)美元的贬值造成了系统性的实体经济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下,更是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该项因素占10%的权重。
(4)触动全球食品价格飙涨的关键是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攀高的连锁效应,其连锁之一就是人类积极寻找替代能源。由于寻找替代能源的“挤兑效应”使国际粮价上涨,该因素占25%的权重。美国和巴西致力于发展生物能源。在美国政府的补贴奖励之下,2008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作物产量将会增加50%,牺牲的则是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小麦。农民一窝蜂把其他作物的农地改为种植玉米,结果导致其他谷物产量减少,价格同步上涨。
(5)石油价格上涨推动粮食成本上涨,不仅仅是直接成本的增加,粮食要运,不管是公路运输,还是海运都得用油,2007年全球粮食的运输成本增加了80%,该因素的权重占5%。
(6)投机占30%的权重,不光是四大粮商或明或暗的投机,还有金融大鳄的参与,加上其他金融资本,总起来其权重为30%。
(7)政府的保守应对以及老百姓的恐慌参与,占10%的权重。
在以上各种因素中,其关键作用的是美国政府的粮食政策、四大粮商、金融投机者。其中重之重的为投机者,这是他们转嫁金融风险的必然,也是他们投机的天性必然。
实体粮食危机和虚拟粮食价格危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整个2007年到2008年关于粮食是一种战略物资,还是获利商品的讨论,其实就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区别、理清。结论是:国际粮价一年内超过50%的增长,不是实体粮食产生、库存的问题,而是粮食货币价格传导信号引起价格恐惧的问题。
尽管有报道说:①2008年美国小麦库存降至60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麦库存降至42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油籽库存减少了22%。②标准普尔和荷兰国际集团(ING)不约而同地发布了各自最新的评级报告,粮食短缺的情况很严重,目前的谷物库存水平已经跌到了24年来的最低点。③2008年1月9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08年世界危机报告,在这份与花旗、MMC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沃顿商学院危机中心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合作撰写的报告中,粮食安全被列在仅次于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位置。④世界经济论坛说,粮食安全成为了2008年1月23日召开的达沃斯年会讨论的焦点问题。
但是这些都只是现象,不是实质。仔细分析那些高喊粮食危机的有两类国家,一类是价格上涨造成的危机,一类是粮食生产、囤积不足造成的危机。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基本上只有非洲少数国家是粮食不足造成的危机,而大部分是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危机。最近墨西哥发生数起抗议活动,起因就是薄饼价格节节上涨,令低收入的人民难以负担,不满情绪于是爆发。准确地说这些国家与其说是粮食短缺,不如说是因物价上涨,让投机商囤积粮食,造成供应不足、货币购买力不足,因而出现粮食恐慌。因此许多国家的第一应对策略是纷纷关闭国门,其目的是先关闭国际炒家扰乱国内价格、外汇储备的通道,保持本国粮食价格的稳定,其次才是尽可能通过进口,增加储备,以便应付真有可能的困局。
详见我的新作《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