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专题评论 |
注:本文为我应邀为东方出版社《粮食战争》一书所作书序
美元的角色:转嫁自己的危机
据报道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连续四年粮食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也与上年保持基本持平,但是2007年,国内粮食价格却上涨了20%以上。2008年,中国粮价涨幅达到18%,高于13%的印尼和巴基斯坦、10%的拉丁美洲、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至少部分说明不是粮食实体短缺与否的问题,而是国际货币动荡传导到粮食领域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在美国的金融投资家们看来,掌控油价需要的是发动类似于伊拉克战争这样的行动,但要掌控粮食价格却只要轻轻地拨动所谓的粮食库存数量——这个对新型的工业国来说是绝对的软肋——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美元所面对的危机,对那些投机客们来说,他们总在反问:难道就没有别的解困之道了吗?从石油之外的粮食着手是不是能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如果爆发粮食危机,是不是可以转移美元危机呢?如果说石油危机主要的受害国是美国的话,那么粮食危机中谁将是最大的受害者?谁又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个受害者是否可以把这个危机传导到全世界,从而广泛地拯救美元,起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该轮粮食产品价格节节攀升的形势发端于2003年下半年。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累积上涨超过了75%,这正是石油价格暴涨的时候。而2007年全年,全球粮食价格则呈飙升之势,全年飙升了40%,此时恰好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涨跌几乎是相伴而生的。但是利好方向却是相反的。
为什么国际主流舆论普遍渲染粮食减产和粮食的库存量严重不足呢?事实上,这些年来世界总的耕地面积并没有多少减少,少量的自然灾害也并没有使粮食减产多少,新的粮食库存减少也并没有完全抵扣以前的积蓄,到底余额是多少呢?哪些粮食是需要更换的陈粮,哪些占压成本是需要转嫁?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粮食危机更多的报道似是而非,频频见诸媒体的一些国际组织,并没有哪一个政府提供权威的详细数据支撑这一说法。
而粮食危机有粮食生产与库存造成的供应危机,也有货币危机造成的购买价格危机。本次粮食危机到底是哪一种危机呢?
自2002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超过30%,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进一步加速。而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除了美国外,欧元、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都非常坚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上升。除了农产品以外,2007年国际所有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出现全面上涨行情。生物燃料的发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粮食之间的价格通道。根据历史经验,每逢美元贬值的周期出现,粮食一定会涨价,并且一些国际机构也会发布一些导向性的数据,来促使粮食涨幅高于美元贬值幅度,以促进农业增加生产。
金融大鳄的阴谋:投资图利
世界粮食贸易量多年来一直稳定在2.5亿吨左右,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而这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呈现从期货到现货、各大粮食品种交替领涨的情况,显然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相比有色金属等品种,粮食的需求稳定,价格也相对低廉,比较受投机者青睐。但是库存却是世界的软肋,触动库存引起的预期弹性是立竿见影的。更主要的粮食危机所制造的恐慌更是挣钱的大好时机。目前综合起来看是投机资本看好粮食投机的最佳时机。
近来,罗杰斯、巴菲特等相继宣布,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各大投行也众口一词,唱多农产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芝加哥大豆投机持仓由6万张左右增加到超过7.5万张,大部分买多。而在澳大利亚的粮食期货交易早在石油价格暴涨的时候就同时买进、加仓,其总额大大超过正常的囤积,很多迹象显示其早就蓄意发动一场粮食价格危机,而澳洲的交易员历来只是欧美的跟班,从澳洲可见一斑。
2008年年初,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坚定表示,粮食短缺和进口是工业化中一个不可逆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对蛋白质需求提高和美国乙醇需求提高,农产品将进入长期大牛市。而美元所要攻击的对象恰恰是这些新型经济体,从2003年以来,产油国、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国家纷纷积蓄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这些国家大都是粮食安全薄弱地带,正好粮食涨价,迫使他们吐出吃进的外汇储备。在罗杰斯看来,粮食供需失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10年内粮食仍将持续上涨。这就意味着这一轮的粮食价格上涨将是长期性的、结构性的、战略性的。然而,这轮危机却是金融指挥下的粮价危机,而不是历史上通常由自然天气控制下的粮产、库存危机。
尽管有一些数据似乎不太支撑这一说法。他们认为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世界粮食供应虽然仍然偏紧,正由于供应偏紧,就会产生耕地增加、投资增加的可能,从而使粮食供应增加。但是,中国、东南亚粮食丰收的例子恰好说明实体粮食生产、库存不是这一轮粮食价格危机的关键性因素,顶多只是陪衬。而其陪衬的关联性权重在后面将有所述及。
一句话今天的世界粮食供给不足以产生实体性粮食危机,倒是从国际货币形势偏紧与国际粮食价格关系上看,恰恰多是虚拟价格部分由于弱势美元定价所造成的危机,而这个危机如果应对得不好,不仅金融损失会极大,而且的确也会从分配不公的角度影响人类社会生存的危机。
详见我的新作《秀水街与华尔街的探戈》